魯莊公十一年(BC683),中原的局勢仍然動蕩不安。這一年夏天,宋國為去年的失敗對魯國展開報複,魯莊公親自率軍迎戰。魯軍趁敵人還沒有來得及完成列陣之時發動突襲,宋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再次铩羽而歸。
但是魯國取得勝利的次數越多,魯莊公感到的壓力也就越大。他很清楚欠別人的債一定要還:勝得越多,敗得越狠。基於上述想法,魯莊公一直在尋找機會與宋國和解。
機會很快就來了,秋天時宋國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水。洪水淹沒了城邑和土地,大量人口流離失所,糧食普遍絕收,饑荒和瘟疫開始蔓延。宋國人竭盡全力救災,但仍感力不從心。這時魯國伸出援助之手,向宋國提供了大量的糧食援助。
魯國使者向宋閔公轉達了魯莊公的關切之情:“天作淫雨,使大國遭難;寡君不敢安居,怎能不來慰問?”
宋閔公說:“孤不敬上天,所以上天才降下災禍。勞煩貴國君侯擔憂了,請君侯接受孤的拜謝。”
臧文仲聽到這段話之後說道:“宋國或許要振興起來了。夏禹、商湯罪己,勃然興起;夏桀、商紂罪人,驟然滅亡。國家有災,君主自稱為‘孤’,合於禮儀。言語充滿敬畏又合乎周禮,如此宋國便要興起了。”
一年後宋閔公被殺,公子禦說即位,是為宋桓公。此時宋國又傳來消息說,上述那些話都是公子禦說教宋閔公說的。臧文仲於是補充道:“這個人適合成為君主,他有體恤國民的仁慈之心。”
魯國與宋國達成和解後,與齊國的關係也得到極大的緩和。原來周莊王將要把自己的一個女兒恭姬嫁給齊桓公,這樣一來魯國又成為王室和齊國聯姻的主婚國。魯國人根據命令在曲阜城外又建造了一座臨時行宮,恭姬和她的隨從們便住進行宮裏。齊桓公親率隊伍來到魯國迎親,這個情景和十年前齊襄公迎娶王姬之時是何其相似啊!
魯莊公和齊桓公舉行了幾次長時間的閉門會談,兩國君主就恢複和發展兩國關係展開深入討論。魯莊公做出了很大讓步,然後雙方就同意摒棄戰爭,改用和平手段兩國問題。
魯莊公十二年(BC682),本年度發生的最嚴重的事件就是宋閔公遇害。
原來在魯宋乘丘之戰中,魯莊公射傷了並生俘了宋國第一勇士南宮萬。魯莊公一直想要與宋國修複關係,所以就給予南宮萬和其他戰俘以非常好的救助和待遇。
不久,魯宋兩國交換戰俘,南宮萬被釋放回國,但是他回國不久便與宋閔公發生了矛盾。
原來南宮萬行事一慣張揚、我行我素,說話從不走腦子;而宋閔公則是個尖酸刻薄、心胸狹隘、喜歡惡意揣度他人心理的人。
南宮萬被俘時受了很重的傷,他本已抱定必死的決心,魯人卻及時把他那斷成幾截的肱骨接上了,否則他就會變成一個隻會畫圈的殘廢、再也無法上戰場了。
南宮萬因此對魯莊公充滿了感激之情,因此他經常在宮廷上當眾讚美魯莊公,稱讚他的高貴仁厚和謙遜素簡。
宋閔公最聽不得別人比他強,並把南宮萬的話當成是對自己的一種貶損,是對自己最高尊嚴的惡意塗黑。他反唇相譏,說自己曾經也尊重過南宮萬;但是尊敬一個囚犯有失君主的體麵,所以就決定不再尊重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