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晉國開拓史 十一(1 / 2)

晉戎騎兵在遭到攻擊時幾乎沒什麼損失,因為他們不是敵人進攻的重點。耿軍對騎兵進行一次敷衍了事的進攻,然後就把他們放出包圍圈,轉而進攻晉軍主力。

而正是因為被敵人所輕視,狐偃才感到極為惱火。狐偃看到敵人已經逐漸縮小包圍圈,認為使用蠻力攻擊敵人防線效率過於低下,於是帶著部下縱馬順著緩坡躥上丘陵,然後沿著另一道斜坡衝下去。由於地勢的原因,此處的敵人數量稀少,騎兵便以此為突破口殺進包圍圈。

伏擊圈外的兩股晉軍也很快做出反應,紛紛從各個地點對敵發動進攻;敵人的戰車也從較遠的隱藏處趕來增援。

戰場上最為激烈的戰鬥圍繞著晉獻公展開。太子揮極力想要活捉晉獻公,他把最能打的士兵全都投入到這個局部戰鬥中來,而且趕來增援的耿軍也越來越多;而晉國方麵也是如此,雙方軍隊幹脆攪成了一鍋粥,以至於後來交戰的士卒之間已經沒有一支戈的距離,而是用短兵器、拳腳和牙齒在搏鬥了。

晉軍的防線終於被撕開一道口子,敵人的戰車和步兵正在飛奔而來。當時晉獻公的禦戎是趙夙,車右是畢萬;趙夙駕車轉過一片林地說:“君侯必須馬上下車,臣要引開敵軍。”晉獻公立即跳車,帶著幾個侍衛鑽進樹林。趙夙命令衛隊裏的一個士兵上車站在晉獻公的位置上,然後駕駛戰車奪路而逃。晉獻公看到追擊趙夙的戰車越來越多,不禁失聲痛哭。

耿軍沒有料到把一次奇襲行動打成了全麵的對抗戰,如此一來不得不說他們製定的戰術計劃已經完全失敗。在河西地區,沒有一支軍隊能夠在與晉軍的正麵交鋒中取得優勢。晉戎騎兵的加入拉開了雙方實力的對比。

狐偃把騎兵分成若幹小隊,各隊或分或合、各自為戰。騎兵還找到了倉皇無助的晉獻公,把他送回晉軍主力。晉獻公再次登上戰車,他立即恢複了霸王之氣,再次帶領軍隊衝入敵陣。

晉軍對於放下武器的耿軍不再加以傷害,但是對負隅頑抗的卻絕不手軟;這種方式使得很多敵人見勢不利就主動投降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場上各處的戰鬥逐漸平息下來。

晉獻公幾乎跑遍了整個戰場,卻仍然沒有發現趙夙和畢萬的行跡。正當人們因猜測這兩個人已經遭遇不測而感到難過的時候,遠處傳來了歡呼聲。晉獻公登高一望,望見一群士兵簇擁著兩個人和一匹馬向他這邊小跑過來。

獻公認出那是他戰車上的四匹馬的其中之一,趙夙和畢萬分列馬的左右;趙夙手持轡頭,畢萬的戟鋒上戳著太子揮的首級。三位英雄來到獻公麵前,趙夙從懷裏摸出兩麵君旗,把它們交給獻公;畢萬則把太子揮的首級獻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