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赤狄伐邢 一(1 / 2)

本章首先簡要介紹下華夏諸侯的噩夢——赤狄。

赤狄姓隗姓,其祖先被稱為“鬼族”。鬼族也屬於農耕民族,早期生活在山西南部,其曆史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鬼族早在祝融時期就已經非常強大,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的就是鬼族的女子,他們中有一個羋姓的兒子就是楚國的始祖。

鬼族之所以得到這麼個名字,據後人猜測可能是因為他們作戰或祭祀時喜歡戴著恐怖的麵具,或者在臉上描出駭人的圖案。

商代之時,鬼族中有一支被稱為“鬼方”的部落聯盟成為王朝的勁敵,兩大勢力幾百年間戰事不斷,互有輸贏。武丁登基後傾舉國之力、用了三年時間對鬼方進行征伐,才迫使鬼方俯首稱臣。

紂王時期商王室三公之一的鬼侯(又稱九侯,就是因其被殺而引起西伯侯歎息的那位)就是鬼方國的君主。但是鬼族中仍有很多部落與大商為敵,那些部落就是春秋時期“赤狄”的祖先。

時間入春秋後,赤狄已經建立了若幹國家,實力比較強大的有潞、鐸辰、留籲、廧咎如、甲氏、東山皋落氏,這些國家分布在長治盆地及太行山南部一帶。

赤狄因為崇尚赤色而得名,是戎狄中具有先進文明的一支,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赤狄人身材高大,體魄健壯,勇猛善戰,單兵戰鬥力僅次於長狄而屈居第二。赤狄集團內部雖時有紛爭,對外卻團結一致,各國經常抱團欺負一切不屬赤狄的國家。

西周王朝實力強盛,赤狄bei o收斂銳氣,生存空間也不斷被壓縮。西周滅亡後,周王有天子之名卻無天子之實,中原諸侯互相傾軋,要麼打內戰、要麼打外戰。赤狄感到自己的好日子就要來了,便開始蠢蠢欲動。

當年成王在分封叔虞時,曾將隗姓的九個大宗遷入晉國,那些人是晉國國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隗姓九宗有著顯赫的社會地位,既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也可以和姬姓貴族通婚。

魯莊公十六年(bc676),曲沃武公統一晉國,長期幫助晉侯對抗曲沃的懷姓九宗的中的部分人逃回赤狄。這些人帶去了晉國的先進文化和技術,赤狄的國力因此得以迅速發展。公元前七世紀中葉,強大的赤狄不再滿足於被山川環繞的狹小國土,開始對中原諸侯進行大規模入侵。

狄主們經研究後決定首先東侵,這是因為軍隊穿過太行山就可以到達平坦遼闊的河北平原。那裏土地肥美,國家富庶,人口眾多,是華夏的膏腴之地;而西南則是窮橫死硬的晉國,土地被禁錮在高山大河之間。

魯閔公元年(bc661)春,由四千騎兵和四萬步兵組成的赤狄聯軍穿過滏口陘、到達邯鄲ei。邯鄲是邢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把守滏口陘的軍事重鎮,城高而堅固,城內人口眾多,糧草充足,守備完善。在和平時期,戎狄與華夏人和諧相處,邯鄲城便雲集了穿著各種服裝,說著各地語言的商人;但是到了戰時,邯鄲就成為戰爭的最前線了。

邯鄲西北和西南十裏處各有一座要塞,要塞建在高地之上,兩座要塞與邯鄲城便構成了“品”字形的防衛體係。

赤狄軍的一部從兩要塞之間穿過去直奔邯鄲,其餘軍隊則將兩座要塞包圍起來。

邯鄲城裏的邢軍衝出來和狄軍打了一仗,不過雙方都是試探性地進攻,沒分出勝敗就各自撤軍了。狄軍逼到邯鄲城下,挖了一條長而寬的壕溝。這條溝的位置城牆離不遠不近,雙方都無法在城下集結,看來赤狄是要進行防守而非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