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子信守諾言。兩天期限一到,他立即命令騎兵作為先鋒隊全力追趕邢人,步兵主力跟在後麵全速進發。
古黃河的河道與今日不同。公元前602年以前,黃河古道從孟津開始到滑縣為止,劃出一個漂亮的、四分之一個圓的弧線,然後向北注入巨鹿澤;再從巨鹿澤向東北流去,最後在天津南部注入渤海;邢國就位於巨鹿澤西偏南約五十公裏處。
邢軍成功地擊退了赤狄先鋒的數次進攻,為難民渡河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齊桓公、宋桓公和曹昭公各自率領軍隊剛剛在聶北(今山東聊城附近)會師,就在這時邢國的第一批逃難者闖進軍營,聯軍連忙在兩翼後方各劃出一塊地區,用於安置難民。
隨後趕來的逃難者越來越多,聯軍害怕這些人的突然湧入會給軍營造成混亂,便派出大量軍隊攔截和指引他們從側麵進入安置點。大部分逃難者獲得安全時,邢國殿後的部隊已經和赤狄先鋒交手了。邢軍無法抵抗敵人的猛烈進攻,隻是依仗有利地形苦苦支撐。就在邢軍防線即將被突破時,華夏援軍及時趕到了。
聯軍士卒們對敵人發泄著無法壓抑怒火,一擁而上,立即粉碎了敵人的攻勢。局勢立時間風雲突變,剛剛還在肆意進攻的赤狄無力抵抗凶猛的進攻,反而轉身逃跑了。聯軍不肯放棄這個難得的殺敵機會,在後麵緊追不舍。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赤狄騎兵逃得太快而且天色又逐漸黑下來的話,聯軍是有信心把敵人全殲了的。
邢國難民受到了很好的庇護,人們逃難時散落滿地的財物也沒有被聯軍據為己有,而是被軍士們集中起來供失主們認領。
第二天清晨,聯軍發動全麵進攻,赤狄軍不堪重壓而一潰數裏。兩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華夏人的氣勢,聯軍一鼓作氣將赤狄趕回黃河西岸,然後繼續追擊敵人,準備收複邢國。但是留在邢台的赤狄見勢不妙,已經將都城付之一炬,轉身倉皇逃進太行山。
邢人望著眼前的廢墟,不敢相信它原來竟是黃河以北最大的城市(周人把朝歌肢解了以後,邢台就是第一大了)。邢人最終放棄了在原地重建都城,而是在齊國和其他華夏諸侯的幫助下在夷儀(今山東聊城附近)複國。
邢城始建於商代,商王祖乙在執政的第九年將都城遷至邢。後經五世一百餘年,商王南庚又將都城從邢遷至奄。此後,邢就成為殷商一個重要的方國,被稱為“邢方”;中華重器司母戊大方鼎便是武丁為邢國籍的王後婦邢所製。
武王克商後將武庚封至邶國,邢地就包括在邶國之內。後來三監與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東征滅邶,周成王便將周公的第四個兒子封於邢;因此邢與北燕、魯同承周公一脈。邢國擔負著阻止戎狄東進的重大使命,曾一度十分強大,最後還是被強敵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