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於魯僖公四年出奔白狄,之後不斷有逃亡者從晉國趕來投奔他。重耳的勢力迅速膨脹起來,以至於半年之後他麾下就有了一支五百人隊的武裝力量。
白狄子把重耳奉為上賓,劃給他一塊廣闊肥沃的土地,又派出數批求學者向晉國的ang者學習農耕、建築、軍事和製造業技術。
由於赤狄集團已經滅亡了邢與衛,通往河北平原的大門就被打開了;赤狄便開始把大量的人口遷到東方。這樣一來,赤狄在太行山西的實力就減弱了。白狄子便決定趁此良機找找老冤家廧咎如的晦氣。
盡管赤狄在西部的力量有所下降,白狄子還是感覺自己力量不足,他就把河西的一些同族部落召過來;他對那些人許諾說,如果戰勝敵人,他就允許他們定居在河東,使他們不必再受秦國人沒完沒了的欺侮。
魯僖公六年春,大量的河西白狄士兵東渡黃河,在采桑{今山西鄉寧}渡口上岸。這些軍隊稍事休整後便與河東白狄主力會合,軍隊一路東進。
白狄子選擇的行軍道路避開了晉國和大戎勢力的人口密集區。在行軍途中,河東的白狄相對本分,盡量不去招惹沿途的村鎮和部落,而河西白狄則幹了不少壞事。
廧咎如的軍力雖然處於劣勢,但作為赤狄的榮譽感和好戰的天性卻驅使他們主動決定出擊。赤狄軍的首領是君主的兒子子陽,他的兩個剛成年的妹妹叔隗和季隗也加入出戰的行列。
赤狄選擇的戰場的地帶是對雙方都沒有利的、一麵是山、一麵為穀的狹長地帶;這樣一來,勇氣和單兵戰鬥力就成為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白狄軍的數量優勢不但無法發揮,而且可能會成為致敗的原因。
白狄子把主力布置在寬闊地帶,把前鋒排進險道。結果兩支先鋒就在中間相遇了,前麵的軍士們很快擠壓在一起。雙方士兵雖然同樣高大威猛,但是由於曆史原因,赤狄人的心理占據優勢地位,他們甚至懶得用大喊大叫來威懾敵人,而隻是一聲不響地、不停地用武器把對方幹倒在地。
白狄子和重耳在山坡上觀察局勢,兩人望見白狄的前鋒漸漸吃不消了,重耳於是提議讓前鋒的後隊退到山上,伺機對敵人發動腰擊;要前隊撤退,把敵軍引過到開闊地。
白狄子本來已經急成一個大活猴子,聽了重耳的方案才算安靜下來。他根據重耳的建議下達了命令。但是白狄軍還沒有完成前兩步動作,前隊就戰敗了。前鋒轉身壓迫著後隊,軍士們擠在一起,整個前鋒立即潰不成軍,向後逃竄。由於這是真實的潰敗,赤狄軍看不出任何破綻,便毫不猶豫地追殺敵寇。
赤狄的前鋒很快追出險地,迎接他們的的是嚴陣以待的敵軍主力。子陽見敵人數量優勢太大,於是下令停止進攻準備撤退;但是白狄子突然下達攻擊的命令,逃上山坡上的伏兵一躍而起,瞬間將赤狄軍截為數段,使敵人首尾不能相顧。
子陽終於慌了神,他左突右突,把幾支零散的軍隊聚集起來。子陽對此地的地形十分熟悉,他準備從一個看似無路可走且防守薄弱的方向進行突圍。子陽和兩個妹妹騎著高頭駿馬,率領前鋒開始衝擊白狄的防線。白狄人衝上來企圖進行阻止,但是子陽出手極其凶悍,敢於接近他的人都做了刀下鬼,他衝鋒的路線上留下一列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