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國人飽嚐戰敗苦果、國內無君的那段時間裏,白狄就沒讓晉國消停過,他們樂此不疲地幹著打劫破壞的勾當;公室疲於應付,國人焦頭爛額。
晉惠公回國後,國家局勢總算穩定下來。晉國人想要清算白狄的罪行,但是當年因為戰爭損失過大和遭遇饑荒的雙重原因而無法如願。
魯僖公十六年(dc664)秋,白狄再次對晉國發動了規模巨大的進攻。由白狄數個部落組成的軍隊首先蹂躪了狐廚,然後渡過汾水,又攻陷了昆都。晉國此時仍然沒有從饑荒中解脫出來;晉人無力發動反擊,隻能盡力防守各個城邑,接納戰爭難民。
這次入侵給晉國人造成了國力和心理的雙重打擊。盡管晉人暫時無法報複,但是晉惠公仍然想要做點什麼以展示晉人的“不妥協精神”。結果他就把目標對準了自己的親哥哥——公子重耳。
重耳從來都沒有左右白狄政局的能力,也無法控製白狄的戰爭行為,甚至拒絕參加伐晉行動;但是晉惠公一旦認定他“可以”(“此時不可以何時可以呢?”惠公這樣想),那麼禍亂晉國的罪名就要由他來承擔了。
晉惠公後來對郤芮承認:他在秦國那段時間裏最怕的不是客死異鄉,而是被重耳趁虛而入,奪了他的君位——畢竟重耳黨隻是潛伏起來,並沒有被消滅。
所以晉惠公要尋找一切時機拔掉這個眼中釘。不過他總算沒有喪心病狂到明目張膽地公布自己的刺殺計劃,他把想法告訴了郤芮。郤芮說:“進攻敵國或者抵禦入侵、出訪聘任接待使者才是臣的本職,君侯說的那些事情,臣不知如何去做。”
晉惠公指責他不忠,郤芮說正因為自己的“不忠”,現在坐在君位上的才是晉惠公而不是重耳。晉惠公隻好秘密地把寺人披召來,給了他一大筆金錢,命他暗中招募刺客,潛入白狄境內an sha重耳。
寺人披本來是惠公的仇家,但是他特別會揣摩上意,擅長幹清道夫的工作,而且行事幹淨利落,絕不給主子留一絲後患。對於晉惠公這個麻煩纏身、喜歡用下三濫手段處理問題的人來說,寺人披就成為最具有利用價值的人。結果這個大太監不但沒有倒台,反而爬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上去了。
寺人披感到事關重大,他不能親自出頭——因為晉國人都知道他的後台是誰;於是召來幾個跟班小弟,把招募勇士的任務分配給他們。
這個消息很快被狐突的一個遠親得到了,那個人清楚招募者的背後靠山,也察覺到其中的蹊蹺,所以懷疑此事或許與重耳有關。他就馬上報了名,就這樣混進an sha者的隊伍裏去了。
招募工作完成後,招募者把誌願者帶到郊外一處廢棄的建築物裏,寺人披才神神秘秘地現身。他把賞金分給眾人,然後立即帶著隊伍向白狄行進。
那個人終於搞清了行動目的,他當夜便悄悄離開隊伍,縱馬狂奔,終於提前一個時辰進入白狄,趕到重耳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