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宋國之難,匪自天降 一(1 / 2)

齊桓公死後,如果不能出現另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華夏聯盟就會分崩離析;而齊孝公由於人品和能力的原因已經被排除,其他諸侯看起來也“不合天意”,所以宋襄公便誌得意滿地準備扛起那麵大旗。

宋襄公對大夫們說:“齊昭如果失去寡人的幫助,現在說不好在哪個地方種地咧!他連自己的兄弟都搞不定,還能領導華夏聯盟?可是聯盟總得有個首領啊!齊昭徹底失去資格了,那麼誰會擔當這個重任呢?

“鄭伯就是個當打手的命,魯侯胸無大誌,衛、陳、蔡根本沒有資格。所以唯一的人選當然是寡人啦!諸夏列侯,還有哪國爵位比宋國高?哪國君主威望比寡人高?齊桓公托孤的意圖還用猜嗎,其實就是在指定繼任者啦!所以寡人不能辜負齊桓公、周天子和天下人的殷切期望,要勇敢地把盟主的重任擔負起來!”

宋襄公就用這種虛妄的論調浸潤自己,同時也將思想灌輸給他人。公室中不乏阿諛奉承者和真心複興宋國的大夫,他們便成為“稱霸論”的堅決鼓吹者;有些大夫則采取了敷衍了事或觀望的態度;而宋襄公的哥哥大司馬子魚卻堅決反對他的言論。

子魚說:“先公微子曾宣布:‘宋國永不言霸!’曆代君主都謹遵微子的意願,僅敬天、保民、事王。先君桓公雖然有過‘複興’宋國的想法,但是很快就放棄了。大宋立國四百年,持有複興、稱霸觀點的人哪代沒有?但是直到今天,又有誰實現過?

“先公曾對我說:‘寡人之所以簽署鄄之盟,受諸侯所迫隻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是因為寡人想通了,滅亡的是商朝,存續的是宋國。宋自開國到今日,爵位僅次於王室,國土也增加了數倍;宋國不但沒有衰弱,反而壯大了許多。既然沒有衰落,何談複興?列侯們看得比宋人要透徹,所謂複興宋國,其實就是複辟殷商,與王室分庭抗禮罷了!’

“所以,宋國複興、稱霸是天下諸侯心裏不可觸碰的底線。況且,齊國稱霸用了三代君主的時間:齊僖公始合諸侯,齊襄公滅亡紀國,齊桓公不過是在先君建立的基業上,用管仲將國家實力放大罷了。而宋國近代先君沒有什麼建樹,宋國想要稱霸,豈不是太不現實了?

“晉、楚通過數十年兼並擴張,地廣千裏、人口百萬,已經位列天下雙雄;而宋大不過鄭、強不過齊,有什麼資格與兩國爭霸?如果君主執意與列強爭雄,宋國必將再次遭受戰亂之苦,宋人恐怕想要求得一口飽食都很難了!所以,我奉勸君主還是延續先公的一貫國策,依附大國,加強守備;不要再擾動民生了!”

但是這些中肯的良言就是灌不進宋襄公那頑固的耳朵,他說:“敬天、保民、事王是和於天道的,寡人當然要貫徹先公的國策。既然列侯無道,而宋和於天道,寡人焉能不霸?”

宋襄公從此開始走上一條毀滅自己、並將國家帶入戰爭泥潭的不歸之路。

魯僖公十九年夏六月,宋襄公與曹、邾兩國君主在曹南相會,開啟了齊孝公即位後華夏列國首次由非齊國人召集盟會的先例。於是,一個沒有齊國參加的小集團就這樣成立了。邾子在會上提出,宋國如果想要建立自己的勢力,必須做到新聯盟與原聯盟成員的差異化。即,宋國應當把非華夏聯盟的東夷諸國拉進新同盟來。宋襄公對他的提議表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