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衛叔武之難 一(1 / 2)

踐土之盟雖然把中原諸侯緊密團結在一起,使華夏大地出現了難得的和平,但是仍有兩個國家處於動蕩狀態,一個是衛國,一個是曹國。

前麵說過,早在城濮之戰爆發前衛成公就遜位了。他把國政交給弟弟叔武,自己在追隨者的保護下逃進襄牛避難。

此時衛成公身邊的重要人物有兩個,一是寧俞(寧武子),二是他的兄弟公子歂犬。寧俞追隨衛成公是因為他的忠誠,歂犬則是因為離開衛成公根本就混不下去——歂犬被認為是衛國最奸詐無恥的人,如果沒有他的慫恿和教唆,衛成公最多隻能幹出一半的壞事來。

楚國戰敗後,衛成公感到大勢已去,於是準備楚國。他和追隨者們一路向南,不久到達陳國邊境。但是陳國官員不僅拒絕衛成公一行入境,還將他罵的狗血淋頭,說他的愚蠢無能害了自己也就算了,不應該連累陳國子弟血染沙場,陳國人一定要跟他算這筆賬。

原來衛成公在戰前對盟友說了不少大話,譬如他能把晉軍拖在衛國,他會派兵參加伐宋之戰等等,但是直到倒台也沒兌現任何承諾。諸侯不得不增派軍隊以代替缺席的衛國人,所以很多列國戰士實際上是替衛國人戰死的。

衛成公不敢進入陳國,隻好繞著邊界慢慢吞吞地行進。

這時,晉國使者到楚丘去通知衛人參加踐土之盟。叔武不敢擅自做主,想要請示衛成公,大夫們說:“恐怕不可以。衛鄭是因為得罪晉人才的,晉人如果承認他為衛君就會直接去見他,而不是到楚丘來。君侯接受了晉君的命令又要向衛鄭請示命令,恐怕會把衛鄭、晉人和君侯置於三難的境地!”

叔武說:“我隻是攝政,如果君侯回國,我將如何向他解釋此事?這也是衛國的內政,與晉人無關!”

大夫們說:“既然君為攝政,就有權決定國事,就如同當年周公攝政一樣。況且衛鄭身邊還有歂犬,這個惡棍生怕沒有事端可以挑起;無論好事還是壞事,到他嘴裏都會變成君侯的罪過!”

叔武說:“有寧俞在,歂犬不能興風作浪。”

大夫們說:“歂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衛鄭從來都喜歡聽他的。寧俞沒有能力阻止衛鄭被流放,又怎麼能阻止他繼續寵信歂犬?”

但是叔武一根筋捅到底,他否決了所有明智的意見,隨即派大夫元咺的兒子元角去見衛成公。衛成公神情頹廢,內心糾結。

歂犬則說:“君侯出席盟會則必死無疑,武這不是把君侯往火坑裏推嗎!他已經有二心了,君侯行事要小心了!”

寧俞說:“按照你的觀點,如果衛武不告而出席盟會,你又會說:‘啊,衛武不來向君主請示而擅作主張,已經生出二心了!’那麼你說,衛武究竟怎樣做才算沒有二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