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回國之後,大夫們對秦軍為什麼能準確拿捏住自己的命門百思不得其解。臾駢認為應當是士會從中出謀劃策;後來潛伏在秦國的間諜送來的密信證實了他的猜想,趙盾則把這份密信隱藏起來。
魯文公十三年(BC614)四月的一天,趙盾打著郊遊的幌子把卿士們請到都城近郊的諸浮行宮,把情報展示給他們看。
胥甲看完大罵士會是“晉奸”。但是趙盾說:“我太無能,致使晉國公廷上竟然沒有一個‘秦奸’。當前士會在秦,賈季在狄,兩國一直與晉為敵,大難日至。麵對此種難局,我們應當如何破解?”
荀林父說:“如果要消除兩人的危害,隻能把他們召回晉國。”
趙盾說:“我不是沒有想過這個辦法,可是隻能召回來一個,那麼應當召誰呢?”
忠厚老實的荀林父隨口說道:“那就召賈季吧!賈季擅長外交,與中原諸侯的大夫們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且狐氏舊勳顯赫,召他也會安撫舊族人心。”
郤缺看到趙盾眼中目光一閃,接著說道:“賈季喜歡作亂,而且罪行嚴重,不可召他。不如召隨會(士會封地在隨)。隨會能夠甘居人下但自尊心強,性情柔順而不犯上;他的智慧足以安定國家,逃亡秦國也並非由於獲罪。”
臾駢和欒盾支持郤缺,胥甲則支持荀林父。趙盾心想,要是七個卿就好了——六個人進行表決非常容易出現平局。
好在趙盾的心中早已有了結果——他是絕不肯召回賈季的——他裝模作樣地考慮了片刻,宣布將士會從秦國召回。但是秦康公絕不會把那樣一位傑出的人物放回晉國,晉人為召回士會製定了一個巧妙的計劃。
魏犨的兒子叫魏壽餘。魏犨以勇猛著稱於世,魏壽餘則不然,他是個思維敏捷,能說會道的人。趙盾悄悄找到魏壽餘,把那個絕密任務交給他來執行。
不久晉國發生一起叛亂事件。有個原來在梁益耳家做“家臣”的人向趙盾告密說,魏壽餘實際上也參與了四年前謀殺先克的陰謀,但是他一直沒有暴露;告密者說自己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來證明,然後他就找到了梁益耳集團舉行盟誓時埋藏犧牲和盟書的祭祀坑。
趙盾跟著告密者匆匆趕到那個地方去,在告密者的指認下,侍從們挖出了盟書和犧牲的遺骸。盟書中寫明了參加者為殺先克訂立攻守同盟的內容,結尾處赫然寫著“魏壽餘”的名字。
趙盾大怒,立即下令逮捕魏壽餘。但是魏壽餘恰巧不在家,士兵們就拘捕了他的家屬。魏壽餘聽到風聲立即逃回魏城,他布置好城防任務後又逃到秦國,向秦襄公請求帶著封地投奔秦國。
秦康公心中歡喜,但他也不是那種會輕易相信人的人,他問道:“那麼,對夫子的指控是不是真的?”
魏壽餘沒有多想,隨口答道:“是。”
秦康公再問:“五大夫都有謀殺先克的理由。但是夫子與先克沒有過節,那麼夫子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可沒在魏壽餘準備範圍之內,但是他連眼睛都沒眨一下便張口答道:“臣不是因為先克,而是因為趙氏。當年晉軍占領曹國後,先父違抗軍令燒了僖負羈的房子;文公想要處死先父,卻又愛惜先父的才幹,所以派趙衰來查看先父是否還能為他所用。感謝畢公在天之靈的保佑,先父竟然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