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鞅囚禁樂祁後,諸侯國中很多人都稱他為“晉國的囊瓦”;單就貪婪自利這點來講,兩人確實非常相像。
前麵說過,齊國與鄭國已經結為戰略盟友。兩國在盟約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共同敵人的名稱,但傻瓜都知道敵人就是晉國。
齊景公也曾邀請衛靈公參加同盟,衛靈公早有脫離晉國控製的念頭,但大夫們都安於現狀,都不想有所改變。衛靈公清醒地認識到:晉國成為孤家寡人已成定局,齊、晉必有一戰;衛國如果不退出聯盟,就會成為齊國西進上的絆腳石,就會首先被齊國踢掉。
後來,衛靈公耍了個小伎倆(暗中使齊人拘禁了北宮結)才得以與齊景公會麵(在魯定公七年秋)。但是衛靈公考慮到國內強大的反對力量,因此不敢把事情做絕——他隻是在口頭上與齊景公達成共識,而沒有簽署書麵條約。
但是衛靈公已經用舉動向天下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士鞅大為光火,準備出師進攻衛國(魯定公八年春)。
中行寅阻止他說:“衛元(衛靈公)老奸巨猾,他恐怕正等著咱們進攻呢!那樣他就會挑起所有反對背叛晉國的大夫們的情緒。他會說:‘看吧!這就是你們服從的盟主對待衛國的方式!寡人隻是沒有經過晉人批準見了一次齊侯,就遭到晉人的怨恨。但衛國是個獨立的國家,寡人難道沒有要求齊國人釋放北宮大夫的權力嗎?’而那些反對派也將會改變態度,衛元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以我之見,不如派人去與衛元訂立一個盟約。衛元如果背叛盟約,討伐衛國就顯得名正言順了。”士鞅表示同意。
當年夏天,齊國夏和高張伐魯,士鞅、趙鞅、中行寅帥師救魯。戰事結束後,三卿撤軍回國。在途徑衛國時,士鞅派趙鞅去請衛靈公參加盟會。趙鞅向來不願意被他呼來喚去,於是他又轉派一名大夫去通知衛靈公。
衛靈公顯得十分惱火,他對使者說:“宋之盟後,衛國一直嚴格遵守盟約;國家無供不至,無役不從,不敢有一絲怠慢。按照慣例,隻有在諸侯破壞盟約或盟主發布新的命令時才召集盟會。那麼請問,盟主將要對我國發布什麼命令?”
使者隻是被臨時抓來當差的,他也不知道盟會的內容;他手足無措地站著,尷尬得無地自容。衛靈公放過了那個窘迫可憐人,表示他會按時參會。
趙鞅把通知結果向士鞅做了彙報,士鞅甩下一句:“那麼夫子留下來參會吧。”便率軍回國了。
趙鞅或許是從心底看不起衛國人,或許是想要借此報複士鞅;總之,他憋著一股勁要搞砸盟會。
趙鞅把屬下召集起來問道:“衛侯有不忠之心,士伯想要與衛侯簽署一個盟約,以此來約束他。此事如成,將是大功一件。而立功的人就在你們中間,我需要兩名使者出席盟會,誰想執行這個任務請站出來!”
大夫涉佗、成何搶先跳出來說:“我可以!”
趙鞅一看,心想:“妥了,這倆自大狂妄的家夥不用我特意囑咐,也會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
盟會在帝丘南郊外舉行,衛國人搭起一座高台,又挖了一個深坑,將場地用帷幕圍起來。
衛靈公見晉國三卿都沒到場,來得隻是兩名麵目猙獰、舉止粗魯的大夫級人物,心中十分惱火。會議開始了,雙方開始擬定載書,載書上重複著百說不厭的廢話:晉人要求衛國人必須與晉同心同德,不得藏有二心,否則天打雷劈雲雲;又要求以衛國太子和卿大夫們的世子做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