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絳方麵收到消息後,晉國公室決定出師消滅反叛力量、奪回邯鄲。趙鞅希望取得討伐軍的指揮權(這樣他就可以把邯鄲置於自己控製之下),但是中行寅和士吉射哪能讓他如願以償?兩人不僅反對將指揮權授予趙鞅,而且拒絕提供軍隊(因為兩家正在對周邊的戎狄作戰)。二卿向智躒施加了巨大的壓力,智躒當時還不想卷入三大家族之間的紛爭,尤其不願得罪他最為憎恨的同宗——中行氏;他便說服趙鞅放棄請求,最終把指揮權交給上軍司馬籍秦。
當時中行寅擔任上軍將、是籍秦的頂頭上司,趙鞅自然不能信任籍秦。他怕籍秦敗光他的家底,因此隻派出一支人數極少的武裝加入東征軍。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景象:力主討伐和反對討伐的卿士幾乎都沒派軍參戰,軍隊竟然是由與爭端無關的第三方力量組成的。這種現象預示著討伐邯鄲必然是場始亂終棄的鬧劇。
籍秦率軍出征後,中行寅和士吉射便開始研究如何除掉趙鞅了。這本是兩家之間的最高機密,然而它竟然也被泄露出去了——當然了,泄密者也是位高級別的人物。
高尚的父親不一定能教育出好兒子——否則就沒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俗語了;而邪性父親帶出來的兒子基本上都很邪性。
士吉射就沒有帶好自己的兒子士皋夷。原來士皋夷身為嫡長子卻不受寵,他預見到父親將來定會把家業傳給兄弟士東臣,而東臣對自己的敵對情緒絕不比自己對東臣的小;因此他認為東臣一旦繼承爵位,自己很快就會橫屍在隨便的什麼地方。因此士皋夷一直企圖挽回劣勢;為了達到目的,他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父親、搞垮自己的家族。
士吉射沒有認清士皋夷險惡的真麵目,否則士吉射就算殺了他,也不會把他拉進陰謀圈。
士皋夷裝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陰謀的樣子,贏得了父親的信任,參與了製定計劃的全過程。他想要向趙鞅報信,卻不相信任何人;他隻得化妝成一位“老鄉”,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親自從趙鞅家的後門溜進去。
士皋夷對趙鞅說,如果他能支持自己成為範氏族長,自己就把範、中行兩家進攻趙氏的整個計劃全都交給他。
趙鞅盡管非常討厭眼前這個吃裏扒外的敗家子,內心中決不肯與他成為同僚;但是在大敵當前的危機關頭,他也隻得答應下來。兩人進行了一個簡化版的歃血儀式,合作就這樣達成了。
士皋夷離開後,趙鞅把董安於召來,把敵人的進攻計劃說給他聽。
董安於說:“戰事已經無法避免,咱們是不是得搶先下手?”
趙鞅說:“不行,祁氏和羊舌氏被滅後,君侯大夫們就簽署了一個協議,協議中說:‘最先挑起禍端者死。’因此你我不想死就隻能等待敵人首先進攻。”
董安於說:“主人不用擔心,所有的責任都由我來擔。與其使家族蒙受損失,不如隻死我一人!主人到時候就拿我來頂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