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理(2 / 2)

然而這個世界,《地理》《生物》卻成了重點中的重點,物理化學數學也有,隻是內容發生了變異,但是英語和語文,他都沒有看到書在哪裏……

對了,周五下午倒是還有一節思想教育課。

沈銳仔細翻看著《地理》書,一些疑問也慢慢解開。

《地理》一課自然包括文,前世的地理也是如此。

這本書裏,就講述了十五年前,太陽出現異變,末日降臨,異怪橫行。

人類用了整整五年時間,才開始逐漸恢複,利用殘存的工業體係,在各地修建城堡,防禦異怪。

書上有一幅華夏地圖,上麵零零星星,全是一個個堡壘,現在是城堡時代。

從南到北,整個華夏故土,共有大堡壘上百座,南方多,北方少。

標準堡壘是城牆高50米,水泥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厚10米,可以防禦五階以下的異怪衝擊。

大型堡壘城牆高150米,厚0米。

型堡壘城牆高0米,厚5米。

人類現在都是以堡壘的形式生存,人命卑賤,但人力又是寶貴的,每一分都不能浪費。

這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並不矛盾,寶貴的人力,是指那些能在野外立足的人,也就是至少有著一階以上體術的人員。

那些不能在野外立足的人,隻能靠城堡庇護,顯然人力價值就很低,城堡內的資源產出定然是有限的,工作崗位也有限。

隻有廣闊的野外,才能支撐起采集種植等占地較廣的第一產業。相對而言,工業占地較少,就可以在城堡內運轉。

當然不是沒人想過,在城堡內搞多層溫室農業建築,利用電能代替太陽能,但一來投入太大;二來任何生命都有異變的風險,密度越大異變危險越高。

就算是植物也不能逃脫這個規律。

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城堡內,搞多層溫室農業,一旦出現異變植物,那危害可想而知。

要知道不少植物可是會開花,有花粉的,一旦這種植物發生異變,就會迅速傳播起來,如同瘟疫一般將整個城堡湮沒。

書中舉過幾個南部城堡的例子。

那裏水源豐富,水力發電方便,有人就想過借助太陽燈來搞多層溫室建築,然而就因此發生過幾次大的植物異怪災害。

在城堡之內突然爆發,迅速蔓延,最後難以防禦,繁華的堡壘變成廢墟。

最著名的就屬於“峽堡遺跡”,位於南江附近,那裏至今還佇立著一株黃瓜變異出來的巨大藤蔓怪物。

而高高的城牆,再配合一些特殊的防護措施,就可以阻擋類似的植物災害。

正是因為這樣,第一產業步履維艱,食物供應困難,相對而言,二三產業反而能夠保存下來不少。

就像煤田油田鐵礦這些必須的礦產地,都建設有專門的城堡進行保護。

一個煤田不過占地幾十平方公裏,每年可以供應上億噸煤,在這個末日世界裏基本夠用,但幾十平方公裏的土地種糧食,卻養活不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