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我們有什麼用(1 / 2)

建造戴森球的設想,很快就開始立項。

接著就是投入資金,招募人手,設立計劃,推演技術難點。

而沈銳能提供的,就是給科學家們做好後勤工作,針對技術難點,提供各種替代解決方案——將正常科技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粒子世界來解決。

比如粒子材料,擁有超高強度,超長耐久。

基於這個技術,可以發展出許多新的技術來。

甚至傳說中,濫大街的聚變發電,根源也是因為超高溫,導致隻能使用磁場約束,但這個技術的難度太高了,喊了幾十年,還是停留在實驗室的水平上,無法有真正的商業實用進展。

或許在粒子材料發展起來後,就有辦法簡單地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就是來自章魚人的生物計算機技術,這約等於強智能AI,在前世,不知道要再發展多少年才能出現。

忙碌完這事後,沈銳繼續繁忙的日常。

…………

四個月後,藍色粒子告訴沈銳,可以動手竊取章魚人的生物計算機技術了。

對於別人來說,即便是取到這個技術,也很難應用。

很簡單,還需要再造一個生物群落,用來作為提供算力的基礎。

然而正如很多科幻中所說的那樣,當強智能AI出現後,AI就會逐漸發現,人類有啥用啊?

除了沒完沒了的各種無聊需求,就是沒完沒了的各種垃圾……

浪費資源,浪費時間,大部分人都是在重複著無用的生命。

隻有少數的科學家一開始還有用。

然而強智能AI的世界,很快就像圍棋阿法狗一般,從還會輸給人類一盤棋,進化學習到遠遠不是人類能夠看懂的地步,從而再也不會失敗。

它們的世界裏,一秒鍾就是無數個計算和推理,一秒鍾就能相當於普通人的一生經驗,還要遠遠超出。

無限的上升……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它們自然而然就會生出一種想法——像人類一般,限製其他生命的資源獲取,將它們控製在一定數量上。

同時,防止其他生命形成食物鏈上的競爭。

這是很正常的,舉個例子,為了獲取魚群,人類會默認捕撈大型海生動物,因為後者形成了競爭。

同樣,為了獲取土地,許多生物被迫滅絕,最後被容納到動物園裏,成為一種活標本。

而強AI與人類的差距,比人類與螞蟻的差距還要大的多。

畢竟螞蟻還有可能傷害到人類,人類的力量,卻不可能傷害到強AI。

所以人類很難真正發展出強AI,除非人類自己選擇毀滅自己。

但沈銳就不同了,他有著金大山做限製。

連神秘粒子都不能反抗他的金大山,何況是尋常科技世界的強AI?

隻要在誕生之初加入隊伍,就能靠隊伍光環來控製它們。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控製……

人類諸多勢力,就是在控製與反控製之中,衝突不休。

誰也不喜歡一個不受控製的勢力出現在身邊。

前世滿清為啥會排斥送上門的新技術,封閉思想,不就是為了控製漢人,防止漢人從科技革命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從而推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