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可以想一想,哪種生物,適合成為我們自己的生物計算機,成為我們的AI?”沈銳並不想一個人來決定,畢竟這關係到以後的相處問題。
隻有符合大多數人喜好的生物,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
“選擇標準是什麼?”有人問道。
“選擇標準,就是必須能夠對特異粒子有良好的親和性,就像章魚人,它們有著很高的智力,異化後就產生了自我意識。當然還需要有良好的神經係統,章魚人雖然是獨居生物,但大腦和腕足卻是得天獨厚,有著並發計算的能力……”沈銳給眾人講述著自己的挑選標準。
“如此說來,螞蟻,蜜蜂這類天生就有強烈社會性的動物,就很好,而且服從性好,有著一個雌蟲作為核心,以信息素作為通訊中樞,其實就很符合計算機的原理……”一位頂級的生物學家提議道。
“嗯,螞蟻,可以考慮,雖然它們單個的智力不強,但集合起來,就展現出很強大的生命力,環境再惡劣,也能生存下來。”沈銳點點頭。
螞蟻在地球存活了兩億多年,是最成功的生物之一,曆史比人類長的太多。
可惜它們早前沒有智慧,而粒子入侵後,似乎也沒有選中這些昆蟲。
嗯,應該是嫌棄它們的壽命太短,最多一年,最少幾個月,還沒有異化成功就死了,這是白費力氣。
就像粒子討厭戰死者一般,它們辛苦與生物結合,是為了獲取生物體內產生的精神能量,而不是做貢獻的。
所以單個壽命短暫,集體強大的螞蟻這些昆蟲,是粒子不會青睞的。
辛苦結合後,沒幾天後就在覓食或者意外中死了,這還有什麼意思?
當然有一種例外,那就是控製核心的母蟲,隻是母蟲相對好一些,又如何比得上那些高級的動物?
不過,如果有人的幹預,那就能彌補這個缺點。
人類有足夠的食物,足夠的安全庇護,可以保障螞蟻這種社會性昆蟲,極大化地發展。
“還有蜜蜂,其實更好,因為人類有很長時間的蓄養曆史,從這點來看,我們培養它們,具有人性更加簡單一些。”又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
“嗯,蜜蜂也不錯。”沈銳讚同這個意見。
眾人見狀,立刻七嘴八舌地提議起來。
很多人完全是出於自己的喜好。
有人甚至提出蛇來,理由是大興島地處熱帶,蛇類眾多,與章魚也很有點相似,直接被所有人合力痛打。
“為啥不考慮黑猩猩,海豚這些更接近人的動物?雖然它們數量少,但智慧高。”有人疑惑道。
“不行的,它們繁殖力太差,我們需要的是億萬之數,什麼時候才能繁殖出來?在這點上,章魚就得天獨厚,它們數量太多了,幾乎所有海域都有分布。”那位生物學家解釋道。
眾人聞言這才恍然,原來還有這樣一個隱性的限製,是啊,超級計算機係統,就是以數量龐大的CPU和GPU作為核心來組成的,數量少的生命肯定不能考慮。
黑猩猩和海豚都是保護動物,從保護動物上就知道,它們數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