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國朝出現極大的動亂,或是國朝國力極大削弱,變得不如大雍,那麼大雍就有可能將其奪回去。
“國公爺,皇上駕崩了,沒有比這更大的動亂了。本座相信,大雍所等待的,便是這樣的機會。”汪印這樣道,說出自己的結論。
之前他艱難才能營救那些暗探離開,來不及在大雍做什麼樣的布置,如今也不能知道大雍的消息,但是大雍要知道國朝的消息,想必不難。
畢竟,當初在望淵城中,大雍的陳屠盡對他們這一行的情況非常熟悉。
在國朝之中,當有人一直為大雍通風報信,想來大雍早就知道皇上駕崩的事情了,甚至,汪印還在猜測,皇上的駕崩,有沒有大雍在其中推波助瀾。
但這些,他都沒有時間去查探了,但是可以作防備。
“國公爺,朝局之事不外如此。皇上駕崩之後,必定會有諸皇子爭奪太子之位,國朝動蕩混亂,百姓深受其害,國力也會不斷削弱。”
這個道理,汪印都不用多說,因為大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短短二十年間,大安朝之所以能超越大雍,除了國朝內部穩定之外,還以為大雍奪嫡而元氣大傷,此消彼漲,就發展成為如今這樣的局麵了。
風水輪流轉,當初大雍的情況,如今在國朝之內出現了。
齊瞻竹明白了汪印的意思,接話道:“所以,要讓國朝以最快的速度穩定下來,你……二十一殿下不爭?”
如今,朝中已沒有能與其競爭的勢力,除了汪印。
如果汪印和二十一殿下都不爭的話,那麼韋皇後一係就真的占了絕對的上風。
這太子之位、國君之位,落在十八殿下那裏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汪印,是作這樣的打算?
可是,十八殿下並非國君的人選,並且韋皇後還有可能是弑君之人,將國朝交到這樣的人手中,也是下下之策。
“國公爺,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將國朝暫且交代韋皇後一係手中,也並無不可。”汪印淡淡道。
“暫且?”齊瞻竹敏銳地捕捉到這兩個字。
汪印點點頭,肯定道:“是,暫且。國公爺,國朝之事就拜托國公爺了和中樞重臣了。本座相信,這是最快讓國朝平定下來的辦法。”
即便這個是齊瞻竹所說的“下下之策”,也不得不為,這便是國朝如今的局勢。
而對汪印來說,這卻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