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晚,我就好好給你補補課,看看你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李白鄭重其事。
夜晚,匡山書院,戰士科丁字院。
搖曳的黃燈下,李玄盤腿坐在床鋪上,一心一意的聽取著旁邊李白的教導。
“道存而象存,象生而道生。道象不離,道在上,象在下。譬如名實,光影,此之謂也。”
“道唯悟,不可見不可聞不可搏,欲之見聞搏,以象而入。象有形,可見,有聲,可聞,有意,可搏。”
“文字之道,本於象,有形,有聲,有意。其靈何在?在於形聲意三者而已。”
“是故欲參文字,必先參觀之聽之思之,如對地萬象。”
……
李白的都是文言文,雖然極其淺顯,但是其中的邏輯道理,卻也不是隨便就能理解的。
李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一字一句的在心中索解。
“道存而象存,也就是道的存在是依靠這地間的萬象而體現的,道和象是共生的。隻不過我們隻能看到象,不能看到道。”
“這個關係就像我們自己,我們叫什麼,這個名字,以及這個名字之下的我們自身,都是依托我們自己的生命特征而存在的。李玄隻是一個名字,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玄這個名字之下,有沒有李玄這個人。這個人是怎樣的,這個怎樣就是道。”
“又比如光和影,我們看到光,其實影在我們看到光的時候同時存在了。道和象的關係就是這種關係,同生同死,一個隱秘一個彰顯。”
“隱秘的難以把握,我們要去把握,就要去從彰顯的地方去探索。而地萬象,就是我們可以探索的開始。”
“地萬象有聲有色,還有各自本身所自有的意義,這都是我們可以把握的東西。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文字其實是象的縮影。所以參悟文字,也就等於是參悟地萬象。”
“萬象的參悟以形聲意開始,而文字也有形聲意,所以參悟文字也要從形聲意開始。”
“觀之聽之思之,如對地萬象。就是要去觀想文字,從文字中體察地萬象的奧妙。”
李玄一條條將李白的講述在心中解析,然後開始試著按照李白的去做,試著觀想文字。
“文字,也就是漢字,其實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創造的方法,無非是象形、指事、形聲,而用字的方法則是會意、轉注、假借。我要像李白一樣參悟這裏文字奧秘,應該要從造字這三種方法裏入手。”
“日月,水火,山田,這些字就是最初的象形造字造出來的漢字。我先試試從這幾個字中找找感覺。”
李玄想了一下,開始將日月作為自己的參悟對象。
首先是日,李玄想日就是太陽。
太陽就是一顆恒星,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體,占有太陽係總體質量的99.86%。
太陽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直徑大約是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3?千克,是地球的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采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李玄剛一去想,立刻就把自己腦海中關於太陽的相關物理常識給想了起來,所以想了半,也隻是想到太陽就是一顆體,根本沒有什麼道,什麼靈,什麼值得可以去參悟的地方。
於是不由心中暗暗無語。
不過李玄並沒有放棄,而是穩定心神,撫平心中的波動,換到了另外一個字去觀想參悟。
這次這個字是水。
“水相對於日來,更感性許多,參悟文字奧義,應該是從感性出發,所以觀想水參悟水,應該會有許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