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乾坤大陸的修真文明進入了一條非常有特色的道路,修士為了彌補肉體上的羸弱,紛紛穿上了高防禦力、裝有隔神石的金屬鎧甲。又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和防禦力在鎧甲上鑲嵌了各種功能的陣法把它們變成法器,自此戰甲的概念逐漸成型。
法器作為破壞戰甲的主要手段,修士們又不得不琢磨、研究怎樣加大法器的攻擊力。而決定鎧甲和法器品質的核心要素就是陣法,最終導致各國為了保持國防力量紛紛加強了陣法和法器的研究力度,漸漸的大陸上修士之間的戰鬥演變為現在以戰甲和法器為主的戰鬥方式。
陣法概要中除了記錄有陣法的發展曆程,還記錄了陣法的結構和運作原理。
陣法由四個要素組成,分別是陣基、陣眼、能量源和回路。要製作一個能夠正常使用的陣法,首先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陣基,在上麵製作出回路和陣眼,最後再安放能量源和陣眼石。陣法運轉方式是先由能量源提供能量,能量通過如橋梁一般的回路到達各陣眼,再由陣眼石轉變成各種屬性的能量,最後再通過回路把不同屬性的能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後才能激發出需要的效果。
一個陣法能調動的屬性種類越多則陣法的威力就會越大,同時它的製作難度就越大,因為所需陣眼的數量會大幅度增加。所以大陸修士們把陣法的等級按照陣眼總數進行了劃分,從上至下依照修士能操作的最低修為要求把陣法等級與修士修為等級同樣分為、地、人三個大階級,每個階級再按照陣眼數量來稱呼該陣法。人級陣法陣眼數為二至九個,地級陣法陣眼數為十至三十九個,級陣法的陣眼數則多達四十個以上。如果有個陣法的陣眼數量為二十個,那麼修士一般會稱呼這個陣法為地級二十眼某某陣法。
修士能同時操縱的陣法數量是根據他的修為決定的,修為越高同時能操縱的高級陣法就將越多,那麼該名修士的戰鬥力就將越大,可執行的戰術就會越多。
看完陣法概要,範康的神識退出格子並翻看起陣法分類,大致瀏覽完裏麵的內容後範康已經知道了陣法種類的劃分。
陣法按照功效大致分為滅陣、困陣、結界和輔助陣法,其中滅陣屬於攻擊性陣法,功效一般是發出屬性攻擊。當年飛燕峽穀中最後把張召、周宇燒成灰燼的紫火就是滅陣發出的。困陣和結界都是防禦陣法,區別是困陣內部防禦高外部不設防而結界正相反,外部防禦力強而內部空虛。困陣大多用來囚禁人,結界則用來保護人。輔助陣法則是攻防效果以外陣法的總稱,根據功能還可以細分成許多種類。
不過大多數的陣法由於需要實現多種功能,所以同時會具備其他陣法的功效。比如滅陣,單純的屬性攻擊對穿著高級戰甲、手持高級法器的修士來很容易逃出陣法的攻擊範圍,所以在製作這類陣法時會把困陣一起做進去。這樣才能不讓敵人輕易從滅陣中脫困而起到滅殺的作用。
這種由多重陣法組成的複合陣法一般由陣眼數量或主要用途來決定陣法的命名,比如三個陣眼的滅陣複合上兩個陣眼的困陣,那麼這個陣法就屬於人級五眼滅陣。當然陣法師在製作陣法時會考慮到各種情況,一般會把陣眼總數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防止陣法的等級被提高到下一大階級,為的是避免修為較低的修士無法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