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千頂之城(1 / 1)

俄羅斯教堂非常多,遍布在各個角落,誰也不清到底有多少教堂,從一個高一點的地方往四周看,最搶眼的就要數隱隱約約閃現在叢林之中的教堂的尖頂了,造型各異,千奇百怪,顏色豐富,五彩繽紛,莫斯科又是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有“千頂之城”的美譽。

蘇曉宇:“俄羅斯教堂特別多,考察團剛來的時候,我已經帶各位參觀過聖瓦西裏大教堂了,還有很多教堂沒有去過,我們就依次去參觀一下,來俄羅斯一定要去這些著名的教堂看一看,俄羅斯人還是有宗教信仰的。”

“我們這次先去聖母升大教堂吧,我覺得還是應該隆重的介紹一下這座曆史悠久的教堂。”

等到眾人趕到這座大教堂麵前,還是被深深的吸引了。

蘇曉宇向大家介紹:“聖母升大教堂由意大利建築家菲耶拉文蒂設計,興建於1475年到1479年,這座教堂與俄羅斯的重要曆史時刻緊密相連。”

“聖母升大教堂位於克裏姆林宮中心大教堂廣場的北側,緊挨著1使徒教堂,供奉升的聖母,曾經是俄羅斯的國教大教堂,被譽為俄羅斯帝國的‘第一教堂’,曆代沙皇都在這裏舉行加冕禮。莫斯科大主教,還有後來俄羅斯東正教總主教,都安息在這座教堂裏,沿牆排列著他們的墳墓。”

孟文傑問:“為什麼俄羅斯人要請意大利建築家來建造這個教堂?”

蘇曉宇回答:“主要原因是當時的俄羅斯人建築技術較差,原來的老教堂僅存活了150年,就無法使用了。為此,莫斯科大公偉大的伊凡三世專門邀請意大利建築家來建造教堂。”

“這是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在建築的布局上,與羅馬主教有極大的差異。羅馬主教堂通常隻有一個圓頂,但俄羅斯東正教卻有五個圓頂。”

曲麗華抬起頭,這座教堂長圓形的拱門上麵有五個金色的圓頂,中央的圓頂顯得特別巨大,其他4個圓頂緊緊包圍著,主教堂為拉丁十字的長方形結構,俄羅斯東正教堂為希臘十字的正方形結構,主教堂通常有一個前殿和一個後殿,再加上兩翼,兩側各有一條過道。

西方建築界將這座教堂視為大師級的建築精品,教堂大量使用高強度的白色大理石,但在上層,卻采用了遠大於俄羅斯規格尺寸的特殊磚頭,同時增加圓拱的使用,從而有效降低了負載。除了教堂中央使用4根科林斯立柱外,其餘的壁柱都是高大但極為輕巧的壁柱,這使教堂內部明亮且寬敞。

蘇曉宇又帶著大家去參觀全俄展覽中心,全俄展覽中心是莫斯科也是俄羅斯最早、最大的展覽中心,占地07公頃,內有50多座各式建築,還有公園、噴泉及池塘。二戰前它是全蘇農業展覽館。1958年5月8日,把農業、工業和科技等方麵的展覽綜合為一體,改稱為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199年6月日又更名為全俄展覽中心,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這裏逐漸成了現代化物流中心。

全俄展覽中心占地00公頃,共80個展覽館。它集科學性,知識性,娛樂性於一體,是開眼界,長知識的好去處。代表各加盟共和國及專項展廳,如文化藝術、科技等。文化展館,純白色的建築配著高大的噴水,幹淨且有異域風情,整個建築裏有兩處大的噴泉,過了主展廳是15個穿著民族服裝的金人噴泉,代表了15個加盟共和國。

展覽館的正門高大,宏偉,給眾人留下深刻印象,頂端是男女社員手舉豐收的麥穗,顯得非常雄偉,來此瞻仰的遊客,會被深深的震撼,是世界雕塑史上的傑作。

夏羽翔:“俄羅斯的建築真是有特色,看了會令人過目不忘,每一座著名的景點,都是一道不同的風景,建築各有特色,卻不重複,看得出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蘇曉宇又帶著大家去參觀救世主基督大教堂,大教堂對麵是彼得大帝的塑像,一條被抬起來的高高在上的船,大帝拿著圖紙,站在船頭。旁邊和下麵有諸如船帆、繩子之類的東西。

孟文傑:“救世主基督大教堂所在的位置,向來被當地人視為神聖之地,而教堂建造的曆史更是曲折離奇,與建築物本身同樣受人矚目。在19世紀初,為了紀念與拿破侖作戰中的犧牲者,沙皇下令建造一座最雄偉的教堂。”

現今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已經成為了著名的莫斯科旅遊景點,教堂的高度還是10米,它是完全仿照以前的大教堂建造,力圖重現當時大教堂的樣子。這座教堂可以容納1萬人左右,莊嚴而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