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森和丁老師交流感觸還是很深,他去中國周邊的國家采訪,會先去這個國際的首都,參觀皇家皇宮,有很多曆史遺留下來的皇宮以前戒備森嚴,老百姓和遊客都不能到皇宮參觀,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很多曆史遺跡都保留了下來,保留原來的風格,進行重建,開放給老百姓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
機會難得,丁老師帶周森去參觀皇宮的時候,留給周森印象深刻的是節基殿,這座宮殿是泰國曼穀大皇宮裏規模最大的皇殿,建成於1876年間第五世皇在位時代。
周森向丁老師請教“什麼叫節基?”
丁老師詳細的解釋了“節基”的含義。
“節基”含影神盤”、“帝王”的意思,也是曼穀皇朝的名稱。
節基殿在大皇宮裏麵,和玉佛寺一牆之隔,氣勢恢宏,看得出是經過能工巧匠花了很多心血才建造出來的,非常值得一看。
周森聽丁老師節基殿是出自英國設計師之手,是帝王的殿宇。
節基殿整體的房屋結構和各種大象等的裝飾很具有泰國民風特色,同時又偷著濃濃的維多利亞式風格。
丁老師:“這個宮殿的基本結構屬於英女皇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藝術,殿頂卻有三個屬於泰國傳統建築的方形尖頂。”
“節基殿分正座、東座、西座三個部份,正座的頂層是安奉王族靈骨的地方,第二層是泰皇接見國賓的地方,下層是禦林軍總部。”
“東座的頂層是一個古玩陳列室,第二層是國賓廳,下層是客廳,西座頂層安奉曆代皇後、親王靈骨,中層是皇後賜見臣民的客廳,下層是圖書館。”
周森看著這種當年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大型皇家建築,感慨萬千。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皇室,皇室統治這個國家的時候,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都會建造一些皇宮來彰顯皇家的尊貴,參觀完了節基殿以後,周森注意到在泰國對佛教的重視,寺廟非常多。
特別是拉康寺鄭王登基後,重視佛教的複興,他將原屬私人建造的邦瓦涯寺封為皇家寺廟,並著手收集、補充遭緬軍燒毀的三藏佛典。
起這段曆史,也挺有意思。
當時因洛坤府未遭緬軍侵犯,得以留存最完整的三藏佛典,鄭王便前往洛坤府收集三藏佛典。
鄭王在洛坤府見到一位名為“帕阿讚席”的高僧,帕阿讚席原居大城府帕南春寺。
戰時,大師逃往洛坤府,暫居當地寺廟。
帕阿讚席精通三藏,內觀修行亦深,鄭王與帕阿讚席建立良好交情,因此邀請大師同回吞武裏,擔任邦瓦涯寺住持,並封為崇迪僧皇,帕阿讚席成為曼穀王朝時期的第一位僧皇。
拉瑪一世登基後,重建邦瓦涯寺的藏經閣,在舊佛殿的東北方挖到一口銅鍾,國王發現寺裏銅鍾的聲音非常悅耳,詢問銅鍾來曆,僧侶如實秉告,國王將掘出銅鍾之處挖成水池,並在水池中建了三間並連的三藏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