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弗:“佛羅倫薩的景點很多,我們先去佛羅倫薩主教堂吧!”
夏羽翔團長:“好的,意大利教堂真是多呀,好像隨處都可以看見教堂,我在國內從不去教堂,我們中國人信佛教的比較多,相信積善德,才能積功德,來意大利看看教堂,也覺得挺新鮮的。”
奧利弗:“是的,我去中國的時候,也去過一些寺廟,感受一下信仰和文化,不同的地方,宗教信仰不一樣,各有特色。”
當曲麗華在夏羽翔團長的帶領下,趕到佛羅倫薩主教堂時,覺得空氣很新鮮,周圍的風景很優美,在群山環抱的阿諾河水映襯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照耀著這一座文藝複興聖城,那些過去的曆史激勵著中世紀的匠師們建造了一個又一個宏偉壯麗的城市教堂。
羅倫薩主教堂就是這些教堂之中的代表作,它的設計和建造過程、技術成就和藝術特色,都體現著文藝複興這個嶄新時代的進取精神。
曲麗華站在這座教堂的外麵,端詳著這座教堂,顏色是明亮的橘色,圓頂,圓頂和俄羅斯的“洋蔥頂”有一點相似,橘色的磚很是顯目,搭配灰色的磚塊,旁邊灰色的長方形的建築,有點像積木堆積起來的,看上去很有趣。
奧利弗:“這座教堂和旁邊的廣場經常出現在郵票或是明信片上,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看到這座教堂,就會想到佛羅倫薩。”
曲麗華指著那個圓形的橘黃色的穹頂問奧利弗,“那個圓形的頂當時建造的時候是不是有點難度?”
奧利弗:“是的,這是哥特風格的建築,教堂的外觀是大理石麵板,綠色和粉紅色的陰影,白色鑲邊,當時在建造的時候建築師讓工匠先建造灰色的主教堂的部分,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灰色長方形的部門,然後要要建造這個橘黃色的穹頂,技術十分困難,不僅跨度大,而且牆高已經超過了50米,連腳手架和模架都是很艱巨的工程,在那個時代來,能完成這個穹頂,真是很不容易的。”
“一個古建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其實已經經曆過很多歲月,凝聚簾時建築設計師和工匠們的心血,要做好一件事並不容易,稍微差一點兒,會倒塌下來,又要重新修建,要建造好,建築師要很專業,很懂行,才校”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教堂的建築設計師伯魯乃列斯基,他出身於行會工匠,精通機械、鑄工,是傑出的雕刻家、畫家、工藝家和學者,在透視學和數學等方麵都有過建樹,也設計過一些建築物。”
“他正是文藝複興時代所特有的那種多才多藝的巨人,為了設計穹頂,在當時向古典文化學習的潮流中,他到羅馬逗留幾年,廢寢忘食,潛心鑽研古代的拱券技術,測繪古代遺跡,連一個安置鐵插榫的凹槽都不放過。”
“也正是他這種敬業、執著的精神,讓他成為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回到佛羅倫薩後,他作了穹頂和腳手架的模型,製定了詳細的結構和施工方案,還設計了幾種垂直運輸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