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巴戎寺(1 / 2)

楊又帶著周森去參觀巴戎寺,“周記者,我們上次去參觀吳哥窟,由於時間關係,沒來得及參觀吳哥窟周圍的景點,我現在想起來那邊周圍還有很多景點值得一看。”

周森點頭,“沒關係,我們返回去就行了,也並不遠,我也想去看一看巴戎寺!”

兩人商量好之後,就坐車返回。

巴戎寺坐落於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從外觀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築,最高處是一座塗金的圓形寶塔,它建在兩層空心的台基之上。

楊向周森介紹,“我們來這裏能看得出柬埔寨的曆史和文化,這些建築受到簾時宗教的影響,柬埔寨的宗教受到了印度佛教的影響,人們相信上的佛與地上的讓以息息相通,周圍建起了48座大不一的寶塔,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中心寶塔。”

周森駐足觀看,發現柬埔寨的建築特色和泰國類似,他去泰國采訪的時候,也看到泰國的建築尤其是屋頂又尖,又卷翹,做成很多不同的造型,別有特色,柬埔寨離泰國很近,兩國建築風格相似,在細節上又稍有差異。

每一座寶塔上四麵佛的原型就是闍耶跋摩七世本人,建造這個寺廟的本意也是闍耶跋摩七世希望得到子民的敬仰和朝拜。

正如楊的那樣,通過這些建築,真的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曆史和文化,可以反映當時那個時代,它是融彙了很多因素和當時的時代背景,遺留下來曆史文化產物,值得後人研究觀賞。

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佛塔。

廟宇的建築結構相當複雜,經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的建築事實上是由兩座不同時代和造型的寺廟疊加而成的。

周森采訪過其他國家,也看過不少景點,那些古老的景點,都經過重修,重建,經曆了戰火,經曆了很多歲月的滄桑,這些曆史遺跡,能保留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

巴戎寺的外觀似乎與吳哥窟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體構成是以傳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須彌山為樣本的。

與吳哥窟相似,巴戎寺也建在三層基台上,三層基台為十字形平麵,中心為圓形平麵的雕刻塔。

各層基台的周圍有圍廊,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麵觀音像,象征著當時高棉王國的強盛。

由於年代久遠,回廊上方原本有木造之屋頂,經過很多歲月滄桑,隻剩下斷垣殘壁和巨大石柱,寺廟的牆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的雕刻。

可以看得出雕刻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上麵雕刻了一些古代戰爭的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裏薩湖之湖畔風光,也映證了柬埔寨的曆史、文化,周森看著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心裏很是感慨,這些雕刻彷佛訴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巴戎寺的回廊壁畫也十分豐富。

建築材料全是沙岩,據原先是兩層建築物,用來拜祭濕婆,可是在建築期間,改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層的建築,似是加在兩層之上,而在第二層內牆上的浮雕,仍是有關印度佛教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