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塔布隆寺(1 / 2)

塔布隆寺是吳哥窟建築群中最大的建築之一,聖劍寺也有跟塔布隆寺類似的情景,巨大的樹木從建築物上拔地而起,參觀完聖劍寺,楊就帶著周森去參觀塔布隆寺。

楊向周森講述這個寺廟的曆史,塔布隆寺是奢耶跋摩七世為母親而建的寺廟,是一座佛教寺廟。

周森:“泰國也有很多寺廟,這點兒柬埔寨和泰國很相似,人們都相信佛教!”

楊:“這也和醛耶跋摩七世國王有關係,現在普遍認為闍耶跋摩七世是現代柬埔寨的奠基人,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國王。”

“他的一生曾有三次做國王的機運,但前兩次,他都放棄了,最後一次,在他近六十歲時,他眼見外敵入侵,國土淪陷,舉國上下,生靈塗炭,為了江山社稷與千秋大業,他不得不扛起重振帝國興盛之大旗,終於還是登上鱗位。”

“他以帝王的謀略與膽識,逐步將真臘王國由一個破敗之國發展成為強大帝國,登基後,他為母親建造了塔普倫寺,為父親建造了聖劍寺,為臣民百姓修建了能治病救死的涅盤寺,為自己,重整了巴戎寺,也就是我們剛才參觀的這些寺廟幾乎都和他有關係。”

“這位國王確實不錯,我們去其他國家,也看過不少曆史遺跡,印象深刻的有俄羅斯的泵大帝,法國的拿破侖,泰國的鄭信,這些國王的個性和他對國家的遠見和戰略,為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一位有大成就的國王都很有自己的個性,堅毅勇敢、果斷,善戰,贏得了不少追隨者,被後人銘記。”

楊點頭,“是的,柬埔寨之前的這位國王,也很有個性,他將國教由原來的印度教改換為大乘佛教,人們在這裏所看到的不再是印度教中所表現出的永無休止的兩種力量的爭鬥與較量,而是佛教中的淡泊、寧靜、包容與恒遠,這是他的功勞,外來宗教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結合本土文化發展而來。”

周森站在塔布隆寺麵前,點頭,“這位國王還是很了不起的,他應該是個心思縝密、有謀略之人,塔布隆寺在他的主持下既反映了佛教的精神,又充分運用了高棉的建築語言,符合主饒身份,建造得柔美、華麗,為了他母親而建造,也彰顯了他的孝心。”

建築風格與巴戎寺相同,因為有生命的參與而活潑,整座寺廟都被巨大的樹木包圍,密密麻麻的樹根如巨蟒,緊緊纏住它們能抓住的一切,與古廟糾纏千年,直到成為一體。

入口這裏的巨樹遮蔽日,那些樹根大的誇張,本該非常宏偉的寺廟現在卻被一棵棵大樹墊在了腳下,也許也隻有這麼巨大的自然力量才可以與佛抗衡。

這些樹根花了幾百年的時間,纏繞著,穿透著被認為是牢不可破的石塔和回廊,緩慢的包裹著。

周森問楊,“這裏的老樹,是這個寺廟的特色吧?”

楊點頭,“是的,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也將它列入瀕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法國、德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先後參與到對吳哥古跡的搶救和維修工程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