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最後一站是宮殿山,這座山位於德國和奧地利的交界處,山峰上有一座始建於13世紀、高達27米的鍾樓,以文藝複興式風格興建的防禦工程,最著名的當屬至今猶存在雄踞於斯洛斯山頭上的鍾樓。
宮殿山作為格拉茲的著名景點之一,這座建於公元1588年的鍾樓是由來自虐格諾地區的多明尼哥·阿利歐所設計,如今已成為格拉茲的地標。
這位才華洋溢的建築師在格拉茲也留下了施泰爾馬控區最重要的文藝複與式建築,也就是位於舊城中心的蘭德宮。
“來到這裏,能感受到很不同的風格,伴隨著格拉茲共同見證曆史的發展,那個時期城中除了有貴族階級外,還有大批工匠和商人,還有大批猶太人居住在特定區域,大家都知道德國和奧地利都有大量的猶太人。”
孟文傑點頭,“猶太人在全世界都很出名,都知道猶太人很有經商頭腦,很聰明,能快速適應周圍的環境,猶太人之中出過很多科學家,也出過很多名人,特別有經商頭腦。”
羅賓點頭,“是的,猶太人確實很聰明,我們再接著介紹,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景點的曆史,我們隻有了解曆史,才能深入的了解這裏的人文地理,人土風情。”
“十三世紀末,哈布斯堡王朝的國王魯道夫一世從鄂圖卡三世手中奪取格拉茲,公元1379年紐侖堡條約簽定後,格拉茲正式納入哈布斯堡王朝的版圖,當皇位傳至李奧波德三世時,格拉茲開始向外擴展,並成為奧地利最重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而真正讓格拉茲發展成重要城市的關鍵人物,則是十五世紀中葉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腓特烈三世,他在格拉茲興建他最喜愛的行宮,一連串宏偉的建築物也在這個時期興建完成。”
“自公元1438年始,格拉茲已在逐步發展中,腓特烈三世更加把勁地開始興建城牆。”
“有的時候一個地方興盛起來,就是因為他們當時的國王大力發展,要在這裏建立他的宮殿,國王都特別喜歡把自己的宮殿修建的特別華麗!”
“很多古建築就是那個時候保留下來的,十五世紀時,為應付土耳其和匈牙利饒入侵,格拉茲逐漸展開防禦性要塞的興築工作。”
“公元1480年土耳其人長驅直抵城門,這個事件後來還被繪成一幅名為《上帝降災》的壁畫,長期展示在當時為皇家教堂的大教堂南麵牆壁上,這幅壁畫也成為格拉茲舊城內哥德時代繪畫的代表。”
“腓特烈三世的繼承者是馬克西米連一世皇帝,雖然他在格拉茲居留的時間不長,但仍大興土木建設這座城市,還在王宮)中增建了雙曲徊旋階梯。”
“到了十六世紀,土耳其人仍然不斷入侵,再加一些紛擾,格拉茲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打擊。”“為了一勞永逸,杜絕外患,斐迪南一世自十六世紀中葉起,開始從意大利北部倫巴底地區廣徵工匠和建築師,以新的技術及風格重修格拉茲自中古時期便遺留下來的防禦工事,也自此時起,格拉茲真正成為奧地利抵抗土耳其饒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