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海涅故居(1 / 2)

羅賓:“我們來這裏,一定要帶大家去參觀一下海涅故居,名人故居,我們都請大家去看一看,感受一下藝術氣息。”

夏羽翔團長:“是要去看一看,我也挺喜歡海涅的詩歌!”

海涅故居坐落在舊市區最熱鬧的Bolker街,是一座三層的白樓,故居並不醒目,門口的上方有一塊海涅浮雕的青銅標誌,這位著名的詩人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這裏現在已經被改造成為一間書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探訪他生長的地方,可以體會孕育他詩人氣質,曲麗華也對這位詩人,抱著好奇,她父母那一代人比較喜歡海涅,她和孟文傑年輕,對海涅就陌生一些了,這是曲麗華第一次來參觀海涅故居,一切對她來都是新鮮的。

羅賓向大家介紹:“德國著名抒情詩人和散文家,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杜塞爾多夫一個猶太人家庭,他以平常的詞彙,普通的語句構造出思想深刻、生動優美的詩篇,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人物之一,很出名,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曆了拿破侖戰爭。”

“1819年-1824年先後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法律和哲學並從事創作,學習法律和哲學,他聽過浪漫主義作家奧古斯特·威廉和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的講課,也就是因為在大學裏學習過這些課程,給海涅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位優秀的詩人,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僅僅是寫一些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更是要反映當時的社會,貼近民眾,能先下之憂而憂,後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有廣闊的胸懷,有執著的追求和一定的思想境界,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有藝術生命力。”

“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雖然過去很多年,重新再來欣賞海涅的作品,還是有感染力。”

“海涅早在20歲時就開始了文學創作,他的早期詩作《青春的苦惱》、《抒情插曲》、《還鄉集》、《北海集》等組詩,多以個人遭遇和愛情苦惱為主題。”

孟文傑:“作家的成長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年輕的時候,由於經驗和閱曆都沒有那麼豐富,創作的作品隻是停留在個人遭遇和愛情苦惱這些題材,這是海涅從個人角度直接能感受到的,也是他那個年齡最有體會的東西,他把他炙熱的情感用文字來表達。”

羅賓點頭,“是的,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年輕時的海涅還是很上進,很好學的,他在大學裏學習法律,學習哲學,有了這些紮實的基礎,也為他日後的創作有了一些鋪墊,如果文學隻是寫一些情愛,就不能成為偉大的作家,那些偉大的作家,要麼個人飽受苦難,個人經曆和閱曆十分豐富,有深刻的人生體會,要麼就關注社會現實,創作貼近民眾生活,能引起社會共鳴的現實主義題材。”

“歌德、席勒、海涅都是德國古典主義作家,都是很有知名度,來德國一定要看一看他們的故居。”

“我跟一些人一樣,在德國感到同樣的痛苦,出那些最壞的苦痛,也就出我的痛苦。”

這是海涅《每逢我在清晨》這些詩句中所抒發的個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