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民滿臉堆笑地把張朋送出門外,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本來以為這次的事情十拿九穩,沒想到被張朋搶先開口,他的請托頓時不出來。
畢竟是對方上司,兩人一直相處很好,太過無恥的要求,鄭書民也不好意思提。
“我這邊有幾個人情,想讓你照顧照顧。”
如果張朋沒有開口,很自然請幫忙的一句話,然而在對方後麵,就顯得不會做人。
直到現在,鄭書民也沒搞明白,張朋上門請托,到底是有心還是無意?
是真有關係戶需要照顧,還是堵他的口,不願他插手太多業務上的事情?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他自己有幾個關係戶,承諾了朋友,想趁著公司招聘,做個順水推舟。
但這件事,很少有人知道。
張朋選擇這個時候向他求助,於情於理,也得過去。
一直以來,張朋給人的印象較好,不是那種心機深沉的人。如果不是沒辦法,想必不會麻煩到他頭上。
鄭書民在辦公室內來回踱步。
得益於對方一直努力打造的人設(服從和感恩),鄭書民傾向認為這是一次巧合。
張朋自己手下已經有五個人了,如果真有私情,確實需要他的支持。
這個要求,他不答應也不好,畢竟招來的人都是在張朋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如果惹怒了對方,以後的工作怕是不好開展。
本來以他的計劃,從張朋那裏要到一到兩個名額,把現有銷售人員開除兩個,加上他自己推薦的五個人,可以圓滿解決。
沒想到,竟然被對方先發製人,反而要照顧他一個人情。
真是一件棘手的事!
搞不好,雙方鬧的都不愉快。
張朋回到辦公室,對於鄭書民的反應,他有所預料。
這事既不能當場拒絕,也不能當場答應。
隻能用“我考慮考慮”來應對。
向鄭書民開口,不過是一種策略。
表麵上是向領導服軟,實際上堵住對方的嘴,即使不同意,也覺得有所虧欠。
對於和鄭書民的相處,他始終把握兩個選擇,尊重和堅持。
尊重對方,但是自己的利益堅決不讓步。
尊重對方是應有之義。即使兩人有矛盾,也算不上敵人,維持表麵和氣,對彼此雙方都有利。
在這次爭奪中,鄭書民隻是他的對手,而不是敵人。對手爭奪的是位置和機會,敵人針對的就是本人。對手是階段性,敵人,如果不和解,可能持續敵對下去。
俗話,職場上不要主動樹敵,就是因為對付敵人費時費力,工作上挑你的毛病,損害你的名譽甚至危害你的人身安全。
而對手不一樣,競爭關係早晚有結束的時候,提前做了有交情的表示,未來也就有修複關係的可能。
對付敵人可以先下手為強,而針對對手就不能采取這個策略。
對任何對手,留有餘地都是好的。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兩人就會結盟、就會合作。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分不清對手和敵人,對手就可能變成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