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次大戰之後,方木的名聲在世界上進一步提升,已經到了堪比鋼鐵俠的地步。
可以說,如今全世界最火的,就是方木和托尼·斯塔克兩個人,連國際巨星都比不上他們。
名氣就是流量。
流量可以變現。
就在這名聲鼎盛之時,方木及時將剛剛研發完成的智能手機給推了出來。
一般的智能手機研發,沒有幾個月以上的時間基本不可能研發出來。
方木通過科(mo)學(fa)的方法,將研發速度大大加快,僅僅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將智能手機研發了出來。
這款智能手機並沒有比現下的智能手機高出多少,僅僅隻是在每一個軟件、硬件方麵,都高了那麼一點點而已。
唯一的創新之處,也就是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
僅此而已。
如果放到其他公司上麵,也許這個智能手機依舊有火起來的可能,但速度肯定要慢上許多。
現在的智能手機市場基本上已經被各大廠商們占領,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忠實用戶,想要將人從他們手中搶過來,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搶人,廣告投入、優惠購買等等措施,這些基本上都是少不了的。
任何公司想進入到一個幾乎已被瓜分完畢的市場,花費巨大的代價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哪怕莫爾斯集團這樣的世界五百強集團,也沒有例外。
而且即便是把錢花下去了,也不一定就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占據智能手機市場的那幾大巨頭,可不是什麼沒錢的主兒。
論體量,人家比你莫爾斯集團都還要強!
論花錢,你莫爾斯集團怎麼可能比得上人家。
這也是智能手機這個行業的階層,逐漸開始固化、被幾大智能手機廠商壟斷的原因。
許多巨頭見智能手機行業這麼賺錢,也曾經進來過,但沒多久就不得不退出這個市場。
沒得說。
拚不過人家。
不僅這些外來的勢力,就是一些紮根在手機市場的勢力,也在不斷被清退。
很多競爭力不夠、或者沒有抓住時代前沿的公司,甚至不乏一些巨頭企業,都麵臨著退場的危機。
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太激烈了!
如今已經逐漸成為了幾大集團互相之間的戰場,其他人根本就插不進去。
要想打破這個僵局,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某國產糧食品牌,就依靠著性價比的優勢,硬生生在這個市場上咬下了一塊肉來。
性價比確實是一手很好的牌。
但卻不適用於莫爾斯集團。
第一,這裏是米國,人均購買力更強!
價格固然是他們選擇的因素之一,但顧客們更注重消費體驗。
當然,莫爾斯集團也可以將市場對準華國、印度等國,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雷布斯能在華國搞性價比,可不代表誰都能在華國搞性價比,尤其是一個外國人。
第二,賺錢少。
這是關鍵中的最關鍵。
方木弄出來智能手機就是為了賺錢,賺錢少?
開什麼玩笑!
更何況,莫爾斯集團研發的智能手機,和某糧食品牌也完全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