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密令(1 / 2)

這支隊伍的反常,讓我尤為注意,翻找的也非常仔細。老王還真以為這裏頭會有什麼值錢的東西,要過來幫忙,被我給攔住了,毛的心細,幫個忙沒什麼,但老王毛手毛腳的,我害怕他幫倒忙。

“你看你這事辦的,都是一起的,現在怎麼還分薄厚來了?”老王唯恐找到好東西了不讓他知道,就蹲在我旁邊目不轉睛的看。

我們找的很心,這些東西放了這麼多年了,如果一個不慎,就可能會導致損壞。

可能過了有幾分鍾時間,毛從一具屍體身上翻出了些東西,轉身就朝我揮了揮手。我趕緊跑到他身邊,大眼一看,從屍體身上找出來的,是一個圓筒。

猛然看上去,這是個木製的圓筒,直徑有兩寸左右,等我接過來掂了掂,就覺得分量不對。

我在七孔橋呆了那麼久,眼力還是有的,把圓筒翻轉了一下,我就能確認,這隻圓筒外麵是半鏤空的檀木,但裏麵還嵌著一個直徑隻有寸許的鐵筒。

檀木一碾就成了渣,不過能看得出,雕工很精美,木頭和裏麵的鐵筒咬合的很嚴密,幾乎是一個整體。這東西如果品相完好的話,到現在也能賣幾個錢。

“這是什麼?”老王的眼睛盯著圓筒,問道:“值錢嗎?”

“你怎麼和掉進錢眼裏了一樣?起開,不要耽誤正事。”我把老王趕到一旁,然後試著把圓筒打開。

圓筒沒有生鏽,用刀貼著邊緣慢慢的撬動,不一會就可以打開。

我捏著鬆動的圓筒,剛想把蓋子打開,但是腦子一閃,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當時打開萬壽盒時的一些往事。萬壽盒很精巧,裏麵有精裝機括,用外力強行打開,機括就會觸發。

我不確定手裏這個圓筒會否也是那種帶有機括的東西,但心為妙。我輕輕捏著蓋子,一點點的朝外拔,同時全神貫注的聽著圓筒裏有沒有什麼聲音。古代的機關術收技術限製,再怎麼精巧,也需要一個觸發裝置,然後帶動機括運行,隻要觸發裝置被觸動了,必然會有聲音。

我確信,圓筒裏沒有什麼聲音,這才放下心,把圓筒的蓋子拔掉了。

然而,圓筒的蓋子剛剛拔開,一股淡淡的煙,就從圓筒裏升騰出來,我能感覺圓筒裏好像在驟然升溫,與此同時,我還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氣味。

這個時候,我的腦子好像轉動的無比之快,把圓筒直接一翻,頓時,一卷已經開始燃燒的紙,從圓筒裏掉落下來。我一腳就踩住了那卷紙,使勁朝沙子裏麵擰了擰。

“怎麼回事?”毛這一次也迷茫了。

“圓筒裏有黃磷。”我彎下腰,把還在冒煙的圓筒按到沙子裏頭。這個圓筒是密封的,但是不知情的人隻要打開圓筒,筒裏的紙張就會燃燒,瞬間化為灰燼。

我從沙子裏把那一卷紙給取了出來,幸虧我多了個心眼,反應也夠快,紙張的邊緣已經燒焦了,但隻被燒掉了很一部分。

紙張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看著是一張紙,但其實有三層,中間的一層寫好字以後,前後各蒙上一層紙,一麵塗蠟一麵塗油。這可以保證紙張在受到表麵破壞的情況下,還能將字跡保存。三合紙不怕風吹日曬雨淋,即便暴露在空氣中,也可以保存很長很長時間,然而,因為加工原料的原因,它最怕火,燃燒的速度非常快。

這種製紙的方法,早已經失傳,但這樣的三合紙,是以前的人在必要的時候才會用的。

密封的鋼製圓筒很完美的把這卷紙保存了下來,蠟和油也避免了紙張見風氧化。在我打開這一卷紙張時,毛就有意的朝旁邊退了幾步。其實我沒有避諱他的意思,因為整個挖掘過程,毛都參與了,也沒什麼可瞞的。但他懂規矩,所以有意不去看紙張上的文字。

這一片紙上的文字,用的一水楷書,這是唐代流行的字體,從中央到地方,看見有文字的地方,基本都是楷書。就這麼一個細節,再根據之前我們發現的線索,就可以認定,這支商隊,連同商隊攜帶的所有東西,全部是從唐代遺留至今的。

紙上的字不多,我反複看了幾遍,大概意思已經明了。

毛的判斷非常準確,這支二十六人的商隊,真的是由千牛衛的兵員喬裝組成。

商隊成員二十六人,首領是一個叫做吳窮的千牛衛中郎將。這張紙,其實是南衙交給中郎將的密令。

密令的內容很簡單,意思就是責令中郎將吳窮,率領二十五人,沿商路前行,尋找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