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島左近(1 / 2)

佐渡金山,這是武田正信與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血拚之後得到的最好的戰利品,至少他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不用擔心自己沒有錢去打仗。

這座金山被德川幕府挖了接近三百年,就是後來明治維新之後,這座金山依然在發揮它的作用,一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座金山的資源才枯竭。

可想而知,這座金山的儲存是有多大了,佐渡島的北部有海拔高度117公尺的金北山為主峰的大佐渡山脈,南部則有645公尺的大地山為主峰的佐渡山脈。橫跨這兩個山脈,位於中央位置以生產稻米為主的區域被稱為國仲平原。

武田正信決定在這裏建城,而本間氏遺留下來的拿些山城,山砦,全部都將摧毀,他準備把島上所有的居民都投入開發佐渡金山之中,形成一條產業鏈。

港口全部摧毀,它要修建兩個新的大港口,一個是軍港,這裏是金子運輸回越中所用的地方,他必須隱瞞消息,要是讓人知道佐渡金山,武田信玄上杉謙信還會加上一個織田信長或許奧州的大名,西國的毛利都會跑過來插一腳。

他雖然很狂妄,最近打敗了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的聯軍,心情有點飄。但是也不會認為自己可以對抗那麼多有力大名。

武田正信是第一次來到佐渡島,他在遠處看著掘金眾正在做事,對身邊的本多正信道:“工人可以繼續投入,這座島上所有人都拿去挖礦都沒事,一定要產量搞起來。”

本多正信點頭道:“嗨,臣下明白,現在在內島家掘金眾的培養下,我們已經有數百名熟練的工人了,其餘的人手還在加急訓練當中。

飛驒的內島金山儲量不多了,神岡銀山已經挖了近半,那邊空出了很多人手,隻要半年,產量就會從每個月三千枚金判,到五千枚金判。”

武田正信想了想,覺得還行,畢竟德川幕府一年也是四百公斤黃金,四噸白銀,按照換算,他們也是一個月挖三千三百多枚金判,白銀的話那就是三萬三千多枚銀判了。

按照現在的行情,他手中每個月多出了三千枚金判,三萬多銀判,一枚金判是四貫永樂錢,要是壞錢的話就更多,所以武田正信手中每個月多了四萬兩千貫銀錢。

這四萬兩千貫可不少了,按照米價換算,武田正信至少又可以養一萬以上的常備足輕。

而且佐渡島上,不僅有金銀,還有銅礦。你完全可以喊它金銀島。

如果武田正信投入更多的人進去生產,那得到的金銀會更多。當然武田正信才不會拿著金銀在國內消費,他更加樂意與南蠻人做貿易。

至少金銀的購買力在南蠻人手中要比明國和東洋西國那些大名要多的多。

至少武田正信都是派遣船隻跟著南蠻人的商船前往南洋等地用錢買糧食,比起本國的要便宜許多。

這是他的優勢,武田正信沒必要跟本土大名一樣,將目光放在國內。當年他在玩全戰係列幕府將軍的時候,他選擇了島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