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章 國崩之下敵喪膽(1 / 2)

武田正信一笑:“左衛門大夫,你聽完我的,丹波所需要的賠償,你再考慮考慮。手機端

丹波全境被毀,百姓流離失所,我需要全部重建屋舍,那就是要二十萬貫,農田已經荒蕪,我手中無人搶種稻穀,丹波一國需要十萬石救濟糧。

這我已經是保守估計了,丹波兩年內需要我提供糧草。還有播磨各大名,豪族,國人殺我士卒,奪我民眾,怎麼也得給賠償,還得把民眾給我送回來。

左衛門大夫,你,你可以和播磨的那些大名,國人和豪族談的攏嗎?不如我大軍壓進,你再介入調和?這樣本家既可以拿到賠償,毛利家也賺了名聲。”

渡邊長想了想:“此事重大,在下還需要回去與主公大人商量。”

武田正信點點頭:“可以,我想安藝中納言會同意的,這可是合作共贏的事情。”

渡邊長離開後,武田正信在第二率領七萬大軍挺近播磨,東播磨領袖別所長治率領八千餘人籠城備戰,其中足輕隻有三千,另外五千多農兵。

別所長治在永祿元年(1558年)出生(有異),家中嫡男。元龜元年(1570年),父親安治病死,以叔父吉親和重宗為後見役,在年輕時就繼任家督。

別所氏(日語:別所氏)在很早期就順從織田信長,繼任家督的長治亦在正月謁見信長(以年齢來推測,應該在這段時期元服,名字中的“長”字亦是信長的偏諱),翌年都在新年時探訪信長。

信長在壓製地方的毛利氏時,長治與其呼應並擔任先鋒,但是對成為方麵總司令官的羽柴秀吉不滿,於是響應丹波國的波多野秀治(妻子的娘家)而反抗信長(雖然長治本人亦抱持不滿,但是更重要的是受到叔父吉親影響)。

與多數周邊勢力合作,進攻不順從的勢力,於是東播磨國一帶成為反織田勢力。因此長治被受到信長命令的秀吉進攻。

別所長治在三木城(日語:三木城)籠城並徹底抗戰,令秀吉感到相當麻煩,後來更有荒木村重的謀反和毛利氏的援軍等良好條件,一度撃退織田軍,不久後遭到秀吉使用切斷兵糧運輸線(三木城幹殺)的戰法所影響(三木合戰),神吉城(日語:神吉城)和誌方城(日語:誌方城)等支城陷落,亦失去毛利氏的援軍。

於是在籠城年後的正8年(1580年),以放過城內士兵的性命為條件,與妻子和兄弟一同自殺。介錯是家臣三宅治忠。享年歲(‘信長公記’中記載是6歲)。

對別所長治的評價:三木城主別所長治性格清廉、人格高潔,人雖年輕,卻備受家臣及播州一帶地方武士們的擁護和愛戴,城內充滿為別所不惜犧牲之精神。

三木城是一座堅城,不過在武田正信麵前,隻有兵力沒有超過他,那麼敵軍必敗無疑。

寺家也響應號召,出兵三千,支援三木城。

寺政職和黑田官兵衛看到城外那人山人海的大軍,一眼望去全是精銳的足輕,沒看到一個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