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足利義昭不服(1 / 2)

武田正信略微點頭,不過想起想起織田信長也是月代頭,暫時也就不搞事了。

如今他已經學習到最後關頭了,隻要禮儀通過之後,就可以廣邀下大名前來京都參加武田正信就任征夷大將軍的儀式了。

若狹武田氏源自清和源氏義光流,是甲斐源氏武田氏的支流,武田信榮受將軍足利義教之命在永亨十二年1440年五月以討伐一色義貫的功績而代替一色氏獲得了若狹一國和若狹守護之職。

自初代武田信榮起連續9代信榮信賢國信信親元信元光信豐義統元明擔任若狹守護。

代家督武田信賢在永亨、嘉吉之亂時參加了對一色義範與赤鬆滿佑的討伐而獲得戰功。

在應仁之亂中加入細川勝元的東軍,作為東軍主力活躍於若狹一帶的戰場,從而確立了武田氏對若狹的統治同時借機攻入丹後,開始了若狹武田氏對外擴張的步伐。

在第代家督武田國信與第5代家督武田元信執政期間,若狹武田氏達到了鼎盛,成功成為戰國大名。

曾擔任幕府禦相伴眾的武田國信是一位以風雅聞名的武將,著有連歌作品新撰犬莵玖波集,並多次在京都舉辦了規模盛大的“犬追物”比賽。

而武田元信在文筆、歌道、弓馬等各方麵都有不凡造詣,被認為是室町幕府中屈指可數的文武雙全之名將在元信時期,若狹武田的勢力大規模進入了丹後,將丹後一部分土地並入了武田氏的領國。

大永六年156年管領細川高國手下的重臣香西元盛在內亂中被細川尹賢所殺,對此不滿的波多野稙通和柳本賢治二人香西元盛的兄弟隨即投靠了與高國敵對的細川晴元。

細川晴元與三好元長擁立足利義維於阿波舉兵意圖上洛。因內亂而無力相抗的細川高國遂遣使許以重利,邀請繼承了先代的龐大遺產而成為畿內有力大名的若狹武田氏第六代家督元光進京,以對抗細川晴元即將發動的進攻。大永六年1月6日元光起兵上洛。

大永七年月日細川晴元方的柳本賢治丹波勢與三好勝長率領的阿波國人眾合流向京都進發,雙方的正麵對決成為不可避免。

高國、元光亦開始布陣,將軍足利義晴設陣於京都本圀寺、細川高國則於東寺布陣,而設陣於吉祥寺的武田元光和守備桂川之畔的細川尹賢遂成為前鋒。

月1日,兩軍開始接觸,隔桂川對峙高國為了夾擊柳本賢治軍,將本陣由河畔向妙本寺移動。

月1日,三好勝長、元長聯軍趁高移動後正麵空虛的機會強渡桂川,迅速突破了細川尹賢軍的陣式,接著又對前來阻擊的武田軍發動了突擊,兵力處於劣勢的武田軍很快不支,先鋒粟屋家長當場討死。

當細川高國率軍趕來援救時,武田軍陣型已經崩潰,雖然高奮力拚殺但已無濟於事。

是役,高國、元光軍大敗,武田氏家中多名重臣戰死,武田軍於月14日倉皇離京時又完全喪失了裝備輜重。隨著這場川勝寺桂川原合戰的失敗,若狹武田氏實力大減,而物質上與精神上都受到重創的家督元光在逃回若狹後無力繼續進行統治,很快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兒子信豐。

七代家督武田信豐在歌道方麵頗似元信,而在軍政能力上卻是壤之別。在承平歲月信豐還能借歌道留名。

但在激烈的戰國亂世,信豐所做的隻是讓若狹武田氏向著衰亡再邁前一步。由於信豐對丹後田邊城的多次攻略歸於失敗,從而導致了以家中重臣粟屋元隆為首的叛亂等一係列內亂,若狹武田氏迅速衰弱下來。

武田正信一個黑戶正是利用武田信豐和武田義統兩人之間的矛盾,得以寫入若狹武田家的家譜之中。所以武田正信在家世上完全沒有問題。

至於實力上,除了中部的織田信長和西國的毛利輝元,在這下已經沒有可以單獨對抗武田正信的大名了。

隻有一萬石領地以上的才得以稱為大名,不過是大名,當然他們依舊欣然接受武田正信以及織田信長的邀約前往京都,準備參加武田正信就任征夷大將軍的宴會。

當然也有很多人是不滿意的,比如室町幕府的第十五代大將軍足利義昭在流放地氣的暴跳如雷,隨後就去找本願寺的顯如上人。

足利義昭找到顯如上人,希望他可以出兵幫助他恢複大將軍之位,一旦他恢複大將軍之位,就會廢除織田信長對一向宗的壓製和剝削。

顯如上人真的很動心,自從武田正信和織田信長聯手搞樂市樂座,並且打擊佛寺的財源,這讓他們這些上層過的不如意。

下間仲孝早就在從越前跑回來的時候,就告訴顯如上人,還是找機會和武田正信以及織田信長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