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寺此戰過後,織田信長在石山本願寺的四隅建築十個付城,王寺由佐久間信盛、信榮父子、進藤賢盛、鬆永久秀、久通父子、水野守隆、池田孫次郎、山岡景宗、青地元珍入駐。
住吉的港口也設有要害,由和泉水軍的真鍋七五三兵衛跟沼野傳內把守,進行海上警戒。
但接納了足利義昭的毛利輝元,也正式決定跟織田信長斷交,雙方立場轉為敵對,而織田家臣原田直政在戰死後,受到織田信長追究責任,其一族也失勢沒落。
王寺一戰,作為一向一揆中堅力量的雜賀眾損失慘重,首領雜賀孫市戰死,鈴木重秀為新的雜賀孫市。
同時織田信長被打傷了腿,而且西國毛利家加入戰爭,播磨局勢危急,織田信長決定先養好腳傷,養傷期間聚集兵力。
他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剿滅石山本願寺的一向宗。
石山本願寺的顯如在王寺一敗之後有些驚慌了,不得不四處頒發法旨,凡是沒有前來石山本願寺援助的一向宗信徒全部除籍。
在這樣嚴厲的法旨下,大量一向宗信徒全部往石山本願寺聚集。
畿內的異動源源不斷傳到織田信長的這裏,這讓他十分驚懼,這樣更加堅定了消滅石山本願寺的決心。
在京都,雖然有兩千織田軍,兩千武田軍,還有一千皇衛隊,但是周邊聚集起來的一揆眾也讓皇和公卿膽戰心驚。
皇也很崇尚佛法,京都內的公卿們也和很多佛門藕斷絲連,於是一些公卿找皇商議,讓幕府大將軍和太閣與石山本願寺和談。
原本內閣首領是應該叫首輔的,不過織田信長覺得這樣就跟大明一樣了,於是決定換一個稱號,羽柴秀吉進言取名太閣,織田信長欣然接受。
正親町皇也有一些意動,不過他沒有自作主張,而是找來了關白近衛前久。
盡管近衛前久頂著關白的名號,不過他頭上還有太閣織田信長。這幾他也知道公卿們的一些動作,所以對於皇的召喚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近衛前久麵見正親町皇,禮儀十分恭敬。
正親町皇道:“關白,如今畿內一片混亂,愛卿們都京都外到處都是一揆眾,而京都隻有五千守軍,可有危險?”
近衛前久回道:“陛下不必擔憂,將軍殿下正在修建的二條禦所處有六千守軍,兩萬民夫,危難之時,也是一批援軍。
而且京都外丸的城垣上有將軍殿下支援的國崩,要想拿下京都至少三萬精兵,要是外麵的一揆眾,就是十萬,京都也是固若金湯!”
正親町皇暫時鬆了一口氣:“吾知太閣與大將軍都想平定下,不過一向宗和顯如上人都是佛門中人,與太閣和大將軍不應該是敵人。
與一向宗為敵,隻會拖延太閣與大將軍的計劃,不如派出使者,以吾的名義,讓兩家和談?”
近衛前久回道:“這樣的話,是否要告訴太閣一聲?”
正親町皇想了一下:“是要告訴一下太閣,要不關白辛苦走一趟?”
近衛前久想了一會兒,這個時候,在公卿裏能和織田信長上話的也就他了。
“嗨,臣下遵旨。”近衛前久頓首示意。
隨後近衛前久打著皇的旗號,一路上都沒有人招惹。
正在養傷的織田信長一臉疑惑地看著風塵仆仆的近衛前久,問道:“近衛關白,京都發生什麼事情了?你居然要親自來?”
近衛前久頓首道:“太閣大人,如今京都附近出現一揆眾,人數多達四萬人,一些和石山本願寺有關聯的公卿畏懼一向宗的勢力,慫恿皇陛下與一向宗談和。”
“談和?!”織田信長提高了聲音,“看看我腿上的傷口,都是為了這群隻會嘴巴的公卿,是誰提倡的議和!”
近衛前久出言道:“太閣大人,其實與一向宗議和也沒什麼,隻要太閣大人擊敗西國毛利,那四國九州等大名也會望風而降。
屆時,將軍殿下也在關東擊敗關東大名們,下一統穩定,到了那個時候,太閣大人和將軍大人一起征討一向宗豈不是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