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祿三年,6月,戰況陷入僵局,加上朝鮮破壞過度,造成瘟疫流行,當地征發糧食不易,以及急於保全占據朝鮮南部四道的戰果,遂派使節隨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議和。
7月,朝廷宣詔退兵以進行日本幕府封貢事宜,於是李如鬆大軍撤退,隻留劉綎及遊擊吳惟忠共七千六百人分別扼守要口。但兵部尚書石星一意主和,再撤吳惟忠的部隊,結果隻留劉綎部隊防守。
9月,朝鮮國王李昖雖上表答謝朝廷援救及助其複國,但是暗中對中日議和卻排除朝鮮有所不滿,此時日軍仍然占據朝鮮南部四道,並牢牢握有釜山城。
1月,明朝命薊遼總督顧養謙兼責打理朝鮮事宜,並召回宋應昌、李如鬆。
萬曆皇帝下令大兵盡撤,但同時強調:雖然撤兵,但倭情狡詐,未可遽稱事完。
在五月八日,武田正信在名古屋城接見了大明議和使臣沈惟敬。他這知道這個人在曆史上欺上瞞下,導致談判破裂,最後自己也死了。
武田正信看著下方的沈惟敬,出言道:“沒想到明國會派一個你這樣的人過來。”
沈惟敬眼中略微驚訝,他沒想到對方是精通漢話的他笑道:“哦?將軍殿下是在哪聽過在下的名聲?”
武田正信搖搖頭道:“你的名聲不重要,重要的是,議和的條件,你要是敢敷衍了事,欺上瞞下,不用你們皇帝動手,吾親自砍下你的頭顱!”
使臣中一禦史大怒道:“爾乃藩國一王,沈大人是上國使臣,就算有過錯,也輪不到爾等管轄!”
武田正信大怒,怒拍桌子,下首原田正行直接拔刀。
那禦史有些驚慌,但仍然喝罵道:“爾等意欲何為!我乃上國使臣,你們不但不畢恭畢敬,還想殺了我嗎?大明軍就在朝鮮,一旦我身死,大明軍頃刻而至!”
武田正信氣急而笑,真是官字兩個口,怎麼都有理,可想明朝皇帝是有煩惱了。
武田正信一揮手,道:“哼,吾不想與你們廢話,李昖這廢物,居然敢辱罵吾派去的使臣,這次打朝鮮就是要給他一個教訓。
吾隻有三個條件,第一,李昖寫上一封國書向吾道歉,第二,李昖必須送三個公主到本國來,要是糊弄吾,幕府將會再度出兵!第三,此番幕府損失,李昖必須賠償!
這是吾三個條件,隻要達成,吾自會讓大軍撤退,朝鮮不從,那吾隻能親自去取。”
沈惟敬眼皮一跳,他還以為是什麼苛刻的條件,現在聽了武田正信的三個條件,心裏踏實了許多。
畢竟朝鮮現在還在大明庇護下,而武田正信提的條件都是割朝鮮的肉,與大明並沒有太多的關係,而且這次出兵都是萬曆內庫掏的錢。
沈惟敬回道:“將軍殿下提的條件確實合理,此事待在下傳信給兵部尚書石大人,待他準許後,協議便成了。”
10月,日本議和使者本莊秀重與明朝使團一道去北京,本莊秀重也早已與西行長達成了攻守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