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5歲這年,辭職回家帶娃。
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陳鶴自認與動輒打人的農村潑婦毫無相似之處,眼下卻正被自家公婆視為下第一等的惡婦。
從到大,陳鶴都是整個家族的驕傲,她尊老愛幼,弟弟妹妹們最喜歡這個沒有什麼架子、會無限包容自己的長姐。
街坊鄰居們則都把她掛在嘴邊做為孝順父母、乖巧聽話、學習優秀的“別人家的好孩子”典型,誰能想到後半生的劇情卻開始反轉了呢。
那是周一,大兒子阿俊的學新一年級開學日。
鶴比阿俊還要緊張,一早就趕著阿俊起床、穿衣服、洗臉、刷牙、吃飯、穿襪子、穿鞋、帶水壺、背書包,遇上一個磨蹭寶寶,本該是流水線作業,結果每一步都要反複操練,時不時還遇上卡殼、罷工。
打仗一般收拾停當。
快歲的二兒子阿福卻不甘寂寞、加入混戰,哭鬧著不讓媽媽離開。
鶴隻能一手抱起阿福,一邊催趕著阿俊,匆忙出了家門。
鶴的婆婆也在後麵一路跟著,以便瞅準時機、接過阿福。
鶴婆婆在阿俊出生第二個月時就來帶過一個月,那是婆媳第三次見麵,鶴初為人母心謹慎,婆婆大手大腳無所顧忌,結果雙方最後鬧到不歡而散。
之後,阿俊快一歲時又勉強帶了兩三個月,相處仍是磕磕絆絆、吵吵嚷嚷。
那以後,阿俊就被帶到外婆家養到歲,回來就上了托班、直到升入幼兒園,婆婆又來帶了大半年,等鶴懷孕中期在家休息,又把婆婆勸回老家。
等阿福養到半歲,婆婆又主動請纓過來帶娃,這次一晃也待了一年多了,也算是最長的一次了,鶴跟婆婆相處起來也算是有了些經驗。
前一段爺爺也還第一次過來,見到了自己的大孫子和孫子,也算是難得地實現了和平共處。
下樓之後,阿福哭得愈發響徹半個區,給周一的早上抹上更多不安。
鶴狠下心來,把阿福交還給奶奶,任由他釋放著自己的委屈。
奶奶仰頭朝著樓上喊起來。
“他爺爺,還不快下來,這都亂了陣了,還一個人在家圖清閑。”
得!這一家人嗓門都大,樓上樓下沒起床的都要被叫醒了。
阿俊第一上學倒也神采奕奕,滿是對學生活的向往。鶴在長滿椰子樹的彎道上給阿俊來了一組連拍照片,每一張都笑得沒心沒肺、一臉燦爛。
耳邊卻傳來阿福越來越近的哭聲,奶奶抱著他正不遠不近地尾隨在後。
麵對哭聲,鶴的母愛已基本免疫,誰讓自己還有那麼多事要牽掛,誰讓阿福是個老二呢,鶴已然心硬了不少。
剛走到區兒童遊樂園,鶴就想起飯包沒帶。交代好阿俊留在原地等待,鶴折回去取飯包,然後她就看到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
自家婆婆正抱著阿福起勁地扒著一個半人多高的垃圾桶,隻見她右手不斷地伸進去掏撿翻拌,左手吃力地抱著娃,還用幾根手指頭緊緊捏住兩塊紙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