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我沒事,莫石先生。”狄諾歎了口氣,努力露出笑容,把冰水袋從眼窩前挪開,“你瞧,莫石先生,談不上是‘被打傷了眼睛’,隻不過磕到了眼角。我可是經曆過戰爭的人呐,這點兒傷不算什麼。”
莫石擋開他試圖按回原位的水袋,仔細端詳。
那副模樣確實有些嚇人,眼皮發腫,眼白部分一片粉紅色。
莫石仔細看了看血絲充血情況,稍微鬆口氣。
的確,眼球應該沒有受損,紅腫發青的部分是眼角,眼部皮肉腫脹稍微壓迫到了眼球,不是沒可能短暫影響到視神經。不過看狄諾的反應,視覺應該沒有受損。
“行啦,莫石先生。”狄諾把他的手推開,重新把水袋按回眼眶裏,“我倒還挺高興,這會兒能休息一陣子,而且您還來看我。”
“我當然會來看您的,狄諾少爺。”
莫石在他床榻旁的椅子上坐下。
“和我發生了什麼?”
於是莫石聽到這樣一件事情:
“曼鐸王子極其厭學,永遠沒法兒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並且他尤其討厭習作,連筆都不願意拿,上課的時候不停與老師頂嘴。實話,莫石先生,時候我也有不喜歡的課程和不喜歡的老師,但是上神所見,我還是努力學了。”
莫石因為事不關己而慈愛地看著少年那副煩惱的樣子。
“作為曼鐸王子的侍官,我當然覺得自己有義務規勸他了。不過曼鐸王子,唉,”男孩歎了口氣,“他實在不喜歡聽人講道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周前,文學教習要求他做成一首十六行詩,他直到昨還沒有動筆——這當然是我後來才知道的,我和他還沒有多麼親密——”
故事講到這裏,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王子的陪讀。
俗稱“受鞭者”,莫石似乎有所聽聞,指的是宮廷中陪王子讀書而代他受老師鞭笞的同齡少年。
曼鐸·金獅,生來是長孫,當然也有這樣一個從一起長大的夥伴。
不過準確地,真正試圖鞭打“他們”的教習屈指可數——畢竟那位“受鞭者”雖然地位不及王子尊崇,但也不會是籍籍無名的平民。而這一次,很顯然王子真正觸怒了那位年老而嚴肅、專注的教授,令他憤怒到取出教鞭。
“您該寫那首詩了。”那個受鞭者當然如此請求過王子,在前一晚上。
“上神所見,我不想寫!對了,既然你不想挨打,你替我寫吧?”
“他一看就會看出來的,殿下!”
“我不管!誰愛寫誰寫!”
結果是,孩子們的把戲一眼就被識破。老教習當然發現這首詩歌並非出自王子之手。於是他指責:“殿下,您是個愚蠢、懶惰、賦不足的孩子,但那都可以原諒……可如今您居然欺騙、做偽——這斷然不是老師所能允許發生的事。若是我今不能給予您懲戒,上神便要剝奪我書寫字句的權利!”
更大的問題在於,曼鐸·金獅大發雷霆。
他發起狂來,大吵大鬧。
“我不允許鞭子抽在我的朋友身上!我是金獅,我是曼鐸·金獅,我不允許!我不允許你!”
當時,狄諾就站在教室外。
從某些方麵來,狄諾相當保守、遵從常規,例如他認為平民就是下位者,是需要區別對待的低等階位;這也同樣意味著,他不認為王子陪讀這一職位不合理。但這並不是,他真的全部讚同“代人受罰”的這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