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撤離長安
董卓登基之後,在管轄區內,很多太守、縣令、縣長掛印離職而去。他們都是大漢朝任命的官員,不願意為董氏皇朝賣命!很多縣城成了無人管轄之地。在董氏皇朝管轄區內是盜賊橫行,殺人越貨、破圍搶劫橫生!
當年,各縣衙的糧食收不上來,董氏皇朝甚至到了沒有糧餉支付官員俸祿的地步了!
董卓決定搜刮一下豪強的庫存,提前離開長安,先回到隴西再!
隨即,整個長安城內雞飛狗跳!那些豪強、世家大族頓時遭了殃!金銀被搶走,糧食被搬運一空!膽敢反抗的,絕對會被滅族!
到大張朝庭七年,也就是一九零年初,董卓選拔了兩萬士卒,其中騎兵一萬五千餘人,步卒五千,步卒主要是押運糧草、護衛家屬;數萬人馬浩浩蕩蕩地撤離了長安!同時打開了函穀關,讓大張朝庭的部曲進入三輔!
第一個進入長安的大張朝庭將領是波才!他率領第十一軍、十二軍從函穀關進入了三輔。
高覽率領第九集團軍渡過黃河,進入上郡。在留下四十一軍駐紮上郡郡治膚施縣之後,率部繼續向西,進入涼州北地郡。
高覽留下第四十二軍在蕭關駐紮,他親自率主力在北地郡郡治富平縣駐紮,防備北方鮮卑族。
淳於瓊率領第十一集團軍從河東郡渡過黃河之後,進入司隸北部左馮翊。
董卓沒有在漢陽郡停留,率部直接退入隴西郡。
淳於瓊率部馬不停蹄,進入涼州安定郡、漢陽郡,以及陳倉。作為防備北方的高覽第九集團軍的第二梯隊。
楊光早就知道了董卓臨走前的暴行。李儒也提前向楊光告知了行程。因而,黃巾大軍各部才在第一時間到達指定位置。
同時,楊光又安排從河南府調運大量的糧食抵達長安,解救長安的糧食危機。這樣,大張朝庭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三輔之地。以及北地郡、安定郡、漢陽郡。
同時,接收了董卓留下的六萬多西涼步卒。
由於大漢原來的地盤大都歸屬了大張朝,軍事壓力一下子就減輕了很多。原來用於防備三輔漢軍的軍隊,包括華雄的第十四集團軍,已經失去了防守的意義。
楊光開始在整個大張朝內精簡部曲。將各軍部曲減少到兩到三個營。保留區域機動作戰力量。
精簡的部分士卒編入各郡郡兵營中,部分補充縣兵曲。大部分士卒解甲歸田。參加大張朝工農業建設。
歸順的六萬多西涼兵也精簡到三萬餘人,然後編入張繡的第十五集團軍,調往漢陽郡。準備幾年後的西征。
同時,楊光的戰略開始向南傾斜。
楊光命令華雄的第十四集團軍撤回到益州。
王瓘的第六十九軍向牂牁(zang、ke)郡進軍。
嚴顏的第六十七軍、賈龍的七十軍向犍為屬國、益州郡進軍。
張任的第六十六軍、李嚴的六十八軍向越嶲(i)郡進軍。
各路大軍一邊進軍一邊修築官道。不求進軍進度,穩紮穩打,占領一地穩定一方。
楊光計劃花二十年的時間,從撣邦高原進入印度洋。
這兩年整個大張朝下糧食大豐收,糧食庫存日益增多,還可以支撐南下戰略。
如此同時,從三輔大量移民前往益州南部各郡易於耕種的無人區域。
不久,楊光還抽調淳於瓊的五十一軍進駐長安灞橋大營。將波才第三集團軍全部調往荊州南部,從武陵郡南部向西南進軍。
同時,也從中原地區向西南方向逐步遷移人口。開發西南大量的無人區。建立軍屯、民屯。修築道路,聯通荊州。盡快跟益州大軍彙合。
~
劉備在率領大軍進入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