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現場對異國人火槍的試射,萊恩斯賓終於搞懂了這些火槍的可怕之處。首先,這些火槍的重量比帝國製造出來的火繩槍要輕很多。要知道帝國的製作出來的火繩槍不僅粗,而且重量也是一個大問題。以至於那些罪囚士兵在射擊的時候還必須用木棍來支撐起槍體。畢竟時間久了,他們的手臂會酸困,根本維持不了長時間抬槍的戰術動作。
其次,萊恩斯賓還發現這些異國人所用的火槍射程要比帝國裝備的火繩槍射程遠一些。雖然不知道遠多少,但萊恩斯賓在試槍的時候親眼見證了異國人的火繩在五十米外集中了偏右的一根樹幹。
對於滑膛步槍來講,由於槍管內沒有膛線,在加上用火藥發射的彈珠又是圓形的鉛彈。而為了使圓形槍彈便於快速裝填進火槍槍管內,所有的圓形槍彈直徑都比火槍槍管要一些。這樣在槍膛內的火藥被引爆發射槍彈的時候,圓形的槍彈實際上是來回在槍管內碰壁回彈著被爆發的火藥氣體給推射了出去。
由於圓形子彈不斷的在槍管內來回彈跳,導致子彈在被火藥爆炸的力量推出槍管之後,就成了向前的布朗飛行。因為物理法則,子彈雖然不會因為布朗運動就向後飛行打住自己人,但單個火槍射出去的子彈想要打住瞄準的目標無異於方夜譚。
所以,凡是帝國軍隊使用火繩槍無一不是排成緊密的隊列,在長矛兵的保護下對正麵撲過來的重騎兵進行密集的火力輸出。
但這種輸出隻有一次機會,在近距離放完一輪火槍射擊之後,餘下的就要靠長矛兵和重甲步兵來接敵了。
帝國火繩槍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萊恩斯賓對此心知肚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對於異國人的火槍,最讓萊恩斯賓大為震驚的是這種火槍竟然不用火繩,隻要扣動一下槍管下方的板機,槍管裏麵的火藥就被一種神秘的東西引燃,之後彈丸射出。
沒有時時刻刻必須燃燒的火繩,也不用怕外界條件將火繩熄滅,而且相比起帝國的火繩槍。異國人的火槍做到了裝添彈藥的標準化,所以他們給火槍裝填彈藥的速度要遠遠短於帝國的火繩槍部隊。
明白了這麼多的好處之後,萊恩斯賓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安格爾專門要交自己過來了。
當安格爾和萊恩斯賓帶著這些異國人來到北部的營地時,此刻的營地已經不在是之前的那種柵欄加帳篷的模式。士兵們進一步的清除了周圍的樹木,營地的規模又一次的擴大了。而安格爾看著這個還在繼續建造的營地,與其是營地,不如更像是依托地形建起來的村落。
軍營內的士兵們遠遠的看見了安格爾和萊恩斯賓,當然,跟在安格爾後麵的那些從係統空間帶出來異國人,甚至他們手上持有的火槍,士兵們也全都看見了。
走在頭前的安格爾和萊恩斯賓空著手,後麵的異國士兵手持著火器,這像什麼於是看見這一幕的營地內士兵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中的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