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百科秦誼詞條3(1 / 2)

11、並州之主

長安的驚變也是驚動了太原士族,唯恐會被董卓餘黨追究責任的太原豪族也是聚集起來,派出雁門太守太原人王澤去請求秦誼主持並州大局。

秦誼多次推脫,西河太守崔鈞也是前來拜見秦誼。在王澤、崔鈞等人的勸說之下,秦誼遂領徐州。

統領並州後的秦誼馬上向占據河內的張楊發出通牒,要求張楊向自己投降。張楊雖然知道秦誼是難得的英雄,但是卻不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軍權。就在張楊猶豫之時,張楊的手下楊醜殺掉了張楊,想要帶著部眾投降秦誼,不久楊醜又被張楊的部下所殺死。

秦誼的族人秦華也是在張楊軍中,於是召集張楊的部眾,帶領大家向秦誼投降,河內也是納入到秦誼的管理之中。

聽說了張楊的死訊後,秦誼歎了一口氣說道:“我不殺張楊,但是張楊卻是因我而死。”

緊接著秦誼也是被朝廷任命為並州刺史。

12、威震天下

黑山賊的首領張楊是常山人,作亂地方。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初,常山相孫瑾也是向秦誼請求支援,於是秦誼征召了三萬大軍,走井陘進入常山國。

得知秦誼部支援常山國,也是糾集起十萬大軍迎敵。在這場戰鬥中,秦誼指揮手下大將黃忠、趙雲、陳到、張遼等人,帶領精銳騎兵輪番衝擊張燕的軍陣,使張燕軍死傷眾多。

在持續數日的小規模攻擊後,秦誼終於和張燕軍展開決戰。戰鬥中,秦誼也是找了一個相貌與張燕相似的部下,穿上張燕的衣服,在交戰得過程中讓人牽著經過陣前,並大聲鼓噪道:張燕已經被俘獲了。

張燕軍不辯真假,頃刻間全軍崩潰,秦誼軍趁機全力出擊,一舉俘獲八萬餘人,張燕僅以身免。

之前張燕曾經和袁紹交手,雙方互有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等秦誼一戰打敗張燕後,威震天下,常山相孫瑾之前得罪過袁紹和公孫瓚,也是投降了秦誼,而代郡太守劉恢也是暗地裏派遣使者來拜見秦誼。

13、西迎漢帝

初平五年(公元194年)初,,因李傕、郭汜的火拚,漢帝從長安東歸,下詔讓各路諸侯勤王。秦誼也是帶兵進入河東郡,為漢帝補充物資,侍禦史侯汶在賑災過程中貪汙,被秦誼就地正法。為了表彰秦誼的功勞,漢帝任命秦誼為大司馬。

隨著漢帝回到雒陽,車騎將軍董承,也是和護駕有功的河東白波諸帥矛盾越發嚴重。秦誼主動向漢帝告辭返回並州,得到漢帝的褒獎。

隻是秦誼剛剛離開,雒陽卻是發生叛亂,韓暹手下的部眾獨走想要殺害車騎將軍董承。董承連夜跑到仍未渡河的秦誼軍中,請求秦誼出兵平叛。楊奉、韓暹不敵秦誼,離開雒陽前去投奔袁術。然後秦誼便控製了雒陽大權,受封為太尉。

14、統一北方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末,袁紹派兵進攻秦誼治下的常山國,雙方在元氏縣展開激戰。在這場大戰之中,秦誼派出具裝騎騎兵,衝破了袁紹軍的步兵方陣,從而大破袁軍,俘虜了袁紹的長子袁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