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高原尋金(1 / 2)

爺爺去世,這份手藝傳給了趙光明。

趙光明隻有半罐子水平,輾轉各地,收獲都不大。

後來就把主意打到了青藏高原上。

而眾所周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和昆侖山脈綿延上百萬平方公裏,橫跨數個國家,可謂百山之祖,龍脈之首,而且是百川之源頭,包括長江,黃河,都是從青藏高原發源的,礦產豐富,建國以後,裏麵探測出了好幾個大型的金礦。

即便古法淘金,千百年來,藏區也積累了數之不盡的黃金,光是一個布0達0拉0宮,裏麵的黃金裝飾,據不保守估計達到了0多噸。

連走路都能撿到金子。

這不是開玩笑的,許多牧民家裏都藏有狗頭金,馬蹄金,藏區的金礦品質非常高,常常是金銀伴生,藏金,藏銀飾擁有著幾千年的文化積累,和平解放以後,全國打成一杆子,由於時代的特殊性,這一產業也出現了斷層。

改革開放以後,雖然國家進行著黃金管製,但地下交易還是很火爆,黃金又和財富劃上了等號,趙光明覺得這是個機會,便和另外兩個朋友,進入藏區尋金。

岩金他們肯定是不敢想的,目標主要是沙金,沙金從河裏而來,而藏區,本來就盛產沙金,從喜馬拉雅山脈下來的雪水,把岩石、土壤中慢慢分離出來的金沙,衝進流沙河,又流進犛牛河、大渡河,最後彙入了川江的支流,彙入長江,而這條支流,還有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就叫金沙江。

藏區的J縣,大金縣,丹巴的美人穀,都屬於流沙河的流域,金沙的含量非常豐富,但絕大部份儲量豐富的流段,都被國0家0黃0金0公司,國0營0金0礦開采運營,私營企業和個體都隻能打擦邊球,借用水泥預製品廠、沙石場等等名義,在下遊淘些撿漏的沙金。

三人進入藏區之後,考察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選定了J縣的金河,其中一個流段,上遊已經有好幾家沙石場,還有大型機械,幾個好的河段,都被人發現了,深挖5米,洗一遍,回填,又來個老板,再深挖10米,再洗一遍,回填。

而像趙光明這樣民間的淘金人,則就是尋找這種沙場,在下遊偷偷摸摸的洗點三道渣。

雖然是偷偷摸摸,但比外麵也好得多了,主要是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撿漏的少,而且山溝溝裏隨便往哪兒一貓,也沒人注意得到你。

剛開始,收獲還是不錯,每都能淘到幾克,到幾十克金沙,但很快他們就發現,忽略了一個問題,太冷了。

一年時間,有半年河水都結冰,河水冰寒刺骨,一年隻有夏最熱那兩個月好淘一些,其他時間隻能篩邊打網,淘不了兩捧沙子,就要凍成狗。

其他兩個人受不了,一年隻淘兩三個月,對他們這種淘金人來,太劃不來了。

另外兩人隻待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實在受不了,也耐不住這份寂寞和苦寒,便走了。

可趙光明卻不肯放棄,因為他藏了一手祖傳的尋金手藝,金在水中如流水,九曲八彎成金坑,雖然他隻有半罐子水平,但始終相信祖傳的秘訣,隻有這兩句,那就是尋找河段迂回的地方,金沙的密度大,會自然沉底,水流帶著沙子每形成一個弧形,都會形成自然的沙灘,金沙就會越積越多。

要是這些彎彎繞繞,再有個地段能形成個回水灘,就是河水到了某個弧形還能打個旋兒,那這種自然形成的沙灘,或者流沙地,就有可能形成絕難一遇的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