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鄉幹部,被範陽這手徹底砸暈。
老秦鄉長說道:“好,好,我馬上帶你們去工廠。”
有腳快的就先跑出去,奔走相告,許多村民也跟著往工廠那邊跑。
興奮當中,那個村主任卻輕輕一拉老秦鄉長的袖子:“那些外商咋辦”
老秦鄉長一拉袖子:“你管他怎麼辦,就說你們村兒賣不賣”
“賣啊,肯定賣。”
那兩個韓國人,去年說好的1塊8,車都裝好了,又壓價1塊6,說什麼他們公司不同意,不賣就讓下貨,折騰了一天。
最後憋屈的賣了。
如今範陽兩塊錢價都不講,還把明年的預定了,村主任也是順口一提。
幹脆利落的就把韓國人拋在腦後。
“咱們村兒的東西,啥時候這麼搶手了,以往都賣不出去的啊,奇了怪了。”
憑他的腦子也想不明白,走到一半,看見另外幾個村幹部都往自己村裏走去。
他們本來在工廠開會,正在擔心韓國人不來,想自謀出路呢。
突然間來了個大客商。
自己也半途繞道,跑去挨家挨戶通知,讓把自家散作的柿餅,有多少算多少,都給廠裏挑去。
萬一全賣出去了呢。
沒過一會兒,整個馬家坪,全都被驚動了。
那工廠建在半山坡上。
背後就是幾片上百年老樹的果園。
說是加工廠,也的確沒錯,整個工廠連個削皮機都沒有,唯一的電氣設備就隻有幾盞綠皮電燈。
主要建築則是一排排高兩米的棚子,叫陰幹房。
像掛珠簾一樣,密密麻麻的掛在棚下。
範陽一看,就明白為什麼這麼好吃了。
加工方式太天然了。
就是一個字,晾。
和吐魯番加工葡萄幹一樣,隻不過吐魯番葡萄幹的晾曬房有圍牆,避免陽光直曬。
而這邊就隻是棚子,避免淋雨就可以了。
那些棚子下麵,一串串的柿餅已開始掛霜。
每個棚子前麵,都站著一排排的農村婦女,正不厭其煩的一個一個捏。
富平柿餅的製作工藝,原料和地理都是其次,還有一個挺考技術的是捏。
每一個柿餅,至少得捏三次,才能定型。
而捏的好壞,直接導致了裏麵的糖心能留住多少。
晾曬分為40天,50天,60天。
時間短,就軟一些,新鮮一些。
反之,則硬一些,甜一些,保質期長一些。
而捏的這個過程,與其說考驗的是技術,不如說考驗的是耐心。
一噸的量,就有兩萬多塊餅。
挨著捏三遍。
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下來的。
也隻有這個年代的山民,能做到這個地步。
後世好多都是機器烘幹,10天就出餅,口味能一樣才叫怪了。
範陽看得欣賞不已。
眼前這一幕,要放到後世,僅僅純天然一項,放到電視上都可以吹半天了。
什麼千年傳承,匠心獨具,曆經50天,大大小小12道工序
“老秦叔。”範陽熟絡的上前問道:“這些架子上的熟沒”
“熟了啊,正準備下架。”
範陽從麻繩上摘了一個下來,捏了捏,表皮還比較軟。
咬了一口。
帶著些微微發酵的酒香。
嗬嗬一笑,厄羅斯人民吃到這種柿子,那還得了。
一個人恐怕能幹掉一箱。
“這些是多少天的”範陽又問道。
“40多天。”
“那你們裝箱的時候篩選過嗎”
“嗯。”老秦鄉長點頭說道:“選過,一級,二級,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