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公司的名字,一般隻負責出口業務。
把本國的產品,代理出口,這個流程相對簡單,因為他沒有異地的經銷渠道,不負責出口國的銷售,隻負責出口貨物的到岸,賣出去就不管了。
而進口呢?
完全不一樣。
比如範陽的公司,如果開展進口業務,從曰本進口隨身聽,電視機,進口回本國。
那麼自己在本國,就需要有專業的銷售渠道,進口一萬台彩電,你還要把他銷售出去。
所以進口公司,要負責的項目更廣,要求的實力也更強。
像《連雲港中化集團進出口公司》,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個綜合型的大型企業,或在曰本進口原材料,出口成品,或者出口原材料,進口成品,他這中間有一個雙邊的互換機製。
又好比《江蘇省機械進出口集團公司》,他也是一個雙向的,這個年代中國的重工,輕工,很多核心的技術都掌握在其他國家手裏。
比如在德國進口關鍵核心部件,進口各種特殊零件,製造成設備,再出口東南亞,非洲,或者本國銷售。
這需要的實力,就不僅僅隻是外貿公司那麼簡單了。
就好比外貿公司之間的互相盤道,代理礦山設備一樣,你能代理礦山設備,那麼肯定就有進口源,進口曰本的礦山設備,那麼就需要公司有曰本的渠道,聯係曰本的廠家,從曰本進口回來,銷售給本國的企業使用。
即便百貨,快速消費品,輕工產品方麵的進出口公司,也要求你有本國的分銷渠道,要有本國市場的最終銷售能力。
前一世,範陽經手那麼多年的外貿,也沒把公司發展到那個地步,做成係統的進出口公司。
沒那個需要。
因為中國是出口大國,傳統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的出口大國,在進口的方麵,技術性都很強,要不就是汽車,電子,芯片,都是些高精尖的才需要進口。
這些需要高度專業的知識。
而曰本呢?
他是工業輸出強國,技術強國,但基礎的消費品,工業製成品,包括糧食,水果,都極度依賴進口。
本國有著很強的進口需求,所以曰本的外貿公司,恰恰相反。
他出口的公司,專業性更強。
進口的公司,則更偏向於銷售一些。
加藤平和神田俊兩人,就是這樣一家進出口公司的職員。
這家公司名叫“曰本大島原商事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翻譯成中文,就叫做股份有限公司。
曰本把一股,叫一株,說明它的性質,是股份有限公司。
帶有株式兩個字的,和中國方麵一樣,就代表著公司有了一定規模。
像中國的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也要1000萬以上。
隻有股份有限公司的構成,才能謀求上市。
而要將公司的股票上市,最低股本要求,5000萬以上,連續三年盈利。
公司的股本,要達到4億元以上,才能發行15比例以上的股票。
而加藤平和神田俊供職的公司呢?
大島原商事株式會社,就可見其規模了。
是大公司。
公司總部在曰本的長崎縣,主要從事快速消費品,米麵,糧油,副食品方麵的進出口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