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中德商店(1 / 2)

首先麵對的問題是,他是中間商,居中協調,不能讓雙方見麵。

見麵過後,自然會省略他這個中間環節,以後就沒他什麼事了。

自己辛辛苦苦,就拿一次介紹費式的利潤,為別人做嫁衣。

牟其中肯定不幹。

所以他一直對上海的商場宣稱,這是自己的產品。

而藤椅的廠家連賣到哪裏去了都不知道。

標準的操作來說,需要牟其中墊資,8萬的合同,能掙3萬,他就應該付5萬塊錢將藤椅買下來,發貨到上海,然後收錢。

可他沒這個錢墊資。

別說5萬,5000塊錢他都拿不出來。

於是他到上海的商場去談,他告訴廠家這是不可能的,你一分錢不付,萬一貨到了你不要呢?靠這個理由,爭取到一個折中的付款方式。

發貨,既付百分之30,收到貨了之後,再付剩下的百分之70。

因為船運需要大概七八天的時間。

像現代的物流公司一樣,貨物交給船商之後還得排期。

這中間就有個時間差。

然後跑到藤椅的廠家一陣痛罵,你貨都不發,別人就把錢給你了嗎?付了錢你不發貨呢?發殘次品呢?

然後把付款方式說了一遍。

無奈這個時候,商品經濟還處在萌芽階段,誰都不懂,信用成為了最大的一個問題。

廠家仍不同意。

牟其中就開始忽悠了。

找人冒充上海商場的財務人員,讓對方先到碼頭發貨,並說道:“貨在船運公司押著,先押他三天,看看能不能收到錢,萬一收不到,你把貨再扣下來。”

他就這樣兩頭居中斡旋,百般遊說,終於讓廠家發了貨。

拿到裝船運單的第一刻,牟其中就火速趕到重慶,坐飛機到上海。

將運單拿過去,順利收到了百分之30的預付款。

再坐飛機回到萬縣,這時候已經過了五天,藤椅廠家都開始下貨了,險之又險的趕到,把30%的預付款現金拿回去,15000塊,讓藤椅公司欲罷不能,最後同意了發貨。

而商場收到貨後,也爽快的付了剩下的款項。

成功之後,這家商場每年帶給牟其中幾十萬的藤椅訂單。

為萬縣的藤椅找到了遠銷渠道,聲望越來越高,挽救了幾家瀕臨倒閉的藤椅工廠。

靠著藤椅的這個項目,把公司成功的扶上正軌。

而牟其中極其擅長這種操作,可謂是國內皮包公司的鼻祖,用這種兩頭斡旋的方式,後來還有非常多的驚天手筆,就包括罐頭換飛機。

然後又了解到一個新的商機。

他在上海的這家商場裏,發現了一款555牌的古典立式座鍾,非常熱銷,供不應求,還大量出口,隻有上海的本地人才能買到,而且隻能憑著結婚證,才能購買一座。

同時又了解到重慶的許多軍工企業,正在軍轉民,可是不熟悉市場,不知道生產什麼好。

牟其中就想要仿製這款座鍾。

就背著樣品來到嘉陵江邊的江陵機器廠,建議仿造,然後由江北貿易公司包銷。

第二款產品座鍾一打造出來,事業就穩固了。

83年就資產百萬。

而這時候,牟其中又幹了一件大事。

注冊了中國第一家股份製有限公司,中德商店。

將上海的電視機,錄音機,電子表,服裝,優質百貨等等,運回萬縣銷售,他要走上一條既有運營能力,也有最終銷售能力的集團公司。

經營自己的賣場。

在83年,賣電視就開始推行三包,講服務,抓產品質量。

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在萬縣爆紅。

並且牟其中搞起了中國第一個加盟製商店,有了萬縣中德商店的成功先例,各地的商戶紛紛響應,短短幾個月時間,重慶,上海,南京等地陸續有分店開張,擴張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