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高興就好吧,咱們什麼時候到和田去?”盧正山問道。
“暫時不急,我的人還沒過來,下午陪我去看看棉花。”
二道橋國際市場,不僅有烏魯木齊最大的和田玉交易中心,也有烏魯木齊最大的棉紡製品交易中心。
棉花,一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
一個全球性的大宗經濟商品。
衣食住行,四大傳統行業,棉花就占據了兩項。
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支柱產業。
每年4月5月播種,9月10月收獲。
到了每年的秋季,新韁將變成一片白色的海洋。
從棉花樹上采下來的叫做棉桃,因為裏麵有棉花籽,所以也叫籽棉。
要運到加工廠進行第一道工序,去籽。
去掉籽的叫做皮棉。
這時候的皮棉還是一坨一坨的,需要把它打散,就要用到抓棉機,梳棉機,將棉花的纖維打散,蓬鬆,讓棉花纖維可以連成一片。
這樣就得到了一堆一堆的原棉。
之後有一個重要工序,打包。
關於打包,這是有國際標準的。
中國的原棉交易,最基本的單位為一擔,100斤一擔。
但這不是標準的打包規格。
通行國際的打包規格為包,200公斤左右,一包。
但各個國家實行的打包規格不一樣,隻有南非的棉花,是剛好200公斤一包,其他的要不多一點,要不就少一點,因為國際上交易,都是按包算的,但品質肯定不一樣,所以就在打包重量上區別。
包重的多少,也就相當於棉花的價格提高多少,降低多少。
像最重的哥倫比亞,一包棉花233公斤,就比美國的一包218公斤,就肯定會便宜一些。
也有賣得貴的,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就隻有170公斤一包。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不是它貴,而是它原棉質量好,纖維長,含糖量低,所以重量就要輕一些,這樣才比較劃算。
中國的棉花品質中上水平,物價便宜,一包的標準是227公斤,性價比相對來說高。
1982年,國家以強製性標準,為全國各地的棉紡企業,統一要求引進400噸的打包機。
所以這種棉花企業,又統稱400型棉紡企業。
以前的200型棉花企業,都差不多淘汰光了。
國家收儲就要求,必須400型液壓打包機,出來包重必須達到227公斤,上下不超過10公斤的誤差,才能進入統一的銷售渠道。
所以原棉交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
打包出來的原棉,幾乎就一個標準,都是標標準準的1米4長,53公分厚,70公分高。
一包的高度,大概在人的胸口和脖子的位置。
每一包用橫著4根塑料打包帶捆好。
市場價格在1700到1800之間。
進入原棉市場,這些商家的名字,也大多數是各種貿易公司的牌子。
範陽他們一連問了好幾家,都是這個價格。
“貴了。”盧正山連連搖頭:“這些都是中間商,霍爾果斯口岸的原棉,去年最便宜的時候,不到1000塊錢一包,今年搞不好還會跌。”
範陽也點頭表示同意。
4包就是一噸,去年價格跌破6000,一包平均下來應該是1500左右。
範陽回頭向小盧問道:“那建設兵團呢?一般的價格是多少?”
“這個說不一定,去年國家收儲的是1300一包,今年估計也這個價吧。”
這就是關係的好處了。
如今這個身份,聯係到建設兵團,如果1300的價格吃進,也不過6200一噸。
等到年底原棉市場反彈,一噸掙夠3000塊錢是穩穩當當的。
差不多50的利潤。
想想範陽還是挺激動的,這個入場時機太恰當了,2000噸,投入1240萬,加上100萬的運作資金,不說掙回600萬,500萬肯定要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