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牟其中,這還真有點意思。
回頭想想,搞不好還真有這個可能。
因為牟其中早年求學受挫,曾千辛萬苦跑到新韁來,結果藝術學院垮了。
流落新韁一年多。
還曾被困在沙漠一段時間。
對新韁缺水是深有感慨。
才會提出驚世駭俗的炸開喜馬拉雅山的暖流計劃,和通天河計劃。
93年,正是牟其中的全盛時期。
是中國登上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第一人,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第二次出獄以後,牟其中依靠三篇文章和入黨申請書,名聲大躁,恰逢84年的公司熱,國家調整貨幣政策,800億貸款額度,助推公司發展。
各大商業銀行手裏握著錢,貸不出去,到處尋找優質資產。
牟其中依靠著名聲,一下子接受到了幾大商業銀行的青睞,意外的得到250萬商業貸款,迅速發展了起來。
順便說一下公司,公司法和公司製度,被譽為市場經濟的兩架馬車。
在西方國家已經高度成熟。
表現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就意味著這樣的一個情況。
剛開始中國是沒有公司的,隻有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
公司製度,也就意味著民營企業的發展。
79年確定推行公司製度,但那個時候門檻較高,84年才第一波全麵放開,也是這一時間段,大量的公司湧現,造成了一波公司熱。
3萬塊錢注冊資金的低門檻,和一切從簡,也造就了大量的皮包公司。
隻要有家公司,就可以輕易的取得貸款。
取得250萬貸款之後,牟其中短短兩年,就建立起了自己的鐵三角,萬縣,上海,重慶,三角貿易網絡。
很快,牟其中就不滿足了。
在上海經營的過程當中,發現了進出口貿易的商機。
就開始經手進出口貿易。
從米國進口2萬噸白糖。
從韓國進口2000台大容量的冰箱。
在浙江組織3000噸海蜇出口曰本。
承包了深圳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的進出口業務。
又開辟了三大厄羅斯貿易路線。
生意作得順風順水。
1989年,牟其中代表中國企業家,參加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進行演講。
至於牟其中為什麼能登上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並且是第一人,說起來也是啼笑皆非。
1989年,出了個大事,物價闖關失敗。
意外讓他進入人民大會堂,進行演講。
當時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主席正在台下,深受感染,主動邀請他前往瑞士。
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兩次入獄,一次還是死刑,蹲了四年零四個月死牢,放出來辦企業,又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憑借三篇文章自己平反。
一生跌宕起伏,光是這些故事,就已經讓他贏得滿堂喝彩。
再加上不俗的經濟見解,又是中國最有名氣的企業家。
演講獲得了空前成功。
在西方國家取得了大量的聲望。
談妥了很多合作項目。
目前正如日中天。
牟其中的話,的確能叫板四十八家集團。
但這些範陽插手不上,了解就足夠了。
繼而問道:“那這400萬美元的貿易合同呢?是後來補上去的,還是跟6000萬美元一起簽訂的?”
所謂經貿合作,肯定是雙管齊下,既有投資,也有貿易。
波特蘭答道:“一起簽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