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最昂貴的遮羞布(1 / 2)

之後就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朝代了。

周朝。

妲己和紂王的故事,就是商周交替。

到了周朝,中國的封建製度,已經經曆了整整1000年的發展。

發展成為了一套非常穩定的等級製度,官僚製度,禮儀製度,已經累積了一整套的王朝管理經驗,三宮六院,世子王孫,天子諸侯,丞相,將軍,伯爵,侯爵,分封領土,公主王子,詩書禮儀,祭天司命,等一係列完備的文官和武官的規則。

更發展起了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

周禮,對中國的文化影響深遠。

自從周朝之後,進入春秋時期,戰國時期,中國這邊有個好處是什麼?無論朝代怎麼更迭,包括遊牧民族建立的幾個王朝,都是完全照搬的周禮製度,所以才會出現戰國時期的這種狀況。

出現了專業的政治人士。

不論中國領土上出現多少國家,例如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這7個國家,最多的時候上百個國家,他喵的製度一模一樣,都是繼承自周朝的諸侯國概念,稱王稱霸,宰相,尚書,將軍,縣令,巡查,所以才出現了精研軍事,政治的傑出人士,例如蘇秦,張儀這等合縱連橫,身佩戴六國相印的存在。

哪怕到了三國東漢末年,三國爭霸,文武製度都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一旦建立新的統一政權,很快就能重新的強大起來。

而反觀歐洲大陸,因為沒有像周禮一樣完備的管理經驗,王朝製度,所以在封建時期,是很難和中國相提並論的。

像秦始皇時期,中國的軍隊打仗,動輒百萬之眾。

而歐洲呢?

還大規模的處在城邦時期,城堡時期,軍事和政治製度,都是散而亂。

在歐洲的封建社會裏,國王、貴族和騎士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製度,但是他們的權力和義務都是有限的,上上下下都是附庸關係,打起仗來都是不管別人死活,自私自利,這種複雜的等級關係和所謂的騎士精神,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和東方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權,大不一樣。

即便強如東羅馬,拜占庭這樣的強大帝國,也從未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歐洲大陸。

這時候的中國,無論哪個朝代,隻要打到歐洲,都是完全碾壓的局麵。

包括中世紀的歐洲,在軍事上也以騎士為主,騎士擁有封地,自己訓練農民兵,根本就凝聚不起來。

等到元朝成吉思汗大舉西征,完全就是砍瓜切菜的局麵。

雙方在兵力和組織能力上,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古代中國,能夠世界稱雄的原因,很大程度歸結於周禮的建立,分裂過後一旦得到統一,就是強大而鼎盛的王朝。

又說回厄羅斯,在公元15世紀,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帝國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也就是後來的意大利。

厄羅斯的領土上,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公國,國王稱大公。

都是附庸的關係。

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持續千年,國運強勁,在歐洲大陸推行東正教,信仰上帝,羅馬教皇不可一世,獲得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支持。

當時厄羅斯領土的公國們,例如烏克蘭,和現在的捷克,羅馬尼亞,波蘭等等國家,都信仰東正教,信仰上帝,極度崇拜拜占庭國王,稱呼拜占庭君主為沙皇。

而中東地區呢,另外一支勢力發展了起來,來自伊斯藍世界,中東,沙特地區,包括伊朗等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展了起來,是唯一能正麵對抗拜占庭的國家。

兩國征戰百年,世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