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小型工業區(1 / 2)

範陽當然潛心侯教。

一群人中午飯都沒吃,就趴在牽牛花上憶苦思甜。

聽周主任回憶當初參加三線建設,講當初在地方建設基礎工業的種種心酸。

聽完範陽大為改觀。

按照歐洲國家的工業軌跡來講,大型工業區,一般是集中在大型礦脈的附近,這是鐵打不變的道理。

像德國為什麼崛起?是在萊茵河下遊發現了特大煤田,赤鐵礦床,依靠著萊茵河水運的便利,修建鐵路,建立工廠,大興土木,打造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魯爾工業區。

英國的工業重地,也是在蘇格蘭平原發現了大型煤礦,建立起中部工業區。

厄羅斯則是借助西伯利亞的地下礦藏。

這種發展非常吃資源,所以國外的工業區非常集中。

但中國不一樣。

六七十年代大搞三線建設,把沿海一帶的工業向西部山區進行轉移,他們麵對的根本就沒有大型的礦藏儲備,四川和貴州裏麵的大山,到處都是荒山野嶺,亂石丘陵。

可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老一輩的工人階級就靠著這種精神,用盡各種土得掉渣的方法,建設起了以貧瘠地形為主的基礎工業,聽周主任講如何土法煉鋼,如何淺表采煤,農技廠要製作些什麼機械,化肥廠要生產什麼產品,農村如何建立沼氣池,各種技術上的竅門。

範陽聽著聽著,也覺得受益良多。

周主任講得也很盡興了,微微一歎說道:“你以為他們懂這些?我一看他們就是糊塗人,他們懂個屁,這一路過來多好的底子?他們開發了嗎?”

張工深以為然:“是啊,這裏應該是伊犁河穀成礦帶,再下麵就是水源了,多好的工業基礎,但開發力度實在太小了,那麼多人擠在城市裏,沒有工作,這社會不動蕩才怪。”

周主任說道:“以農耕為主的自然經濟,隻能形成小的村落,但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結構,就能變成小城鎮,放著好地不用,搞開發嘛,你跟他說,他們技術不行的可以來問我。”

剛說到這兒,法拉比和李麒麟,小盧,大軍,還有兩個士兵從山腳下走了上來,大軍手裏提著一個籃子。

“完了,咱們玩太久了,人都找上來了。”

看到法拉比都在,幾人不敢怠慢,乖乖的跟著下山。

進了軍區療養院,發現裏麵的裝修更顯奢華,一水的歐式貴族風格,餐廳,房間,各種娛樂設施應有盡有,還有一座小型的醫院,還有一個排的兵力駐守在這裏,有足夠的醫護人員,此時飯口都已經過了,幾人隻能填飽肚子。

那個坐著輪椅的老人能有八九十歲,法拉比介紹,這是潘左諾夫將軍的警衛員,斯大林格勒戰役,潘左諾夫帶著阿拉木圖的哈薩克軍隊,一個整建製的軍,打到後麵隻剩下28個人,潘左諾夫將軍也死在了莫斯科。

之後遺體被運回國,建立了28勇士烈士陵園,而潘左諾夫則葬在了麥迪奧山,就是後麵那座公墓裏麵。

周主任笑道:“看看,我說什麼,這可定是有高人指點嘛,這上麵葬的人都是非富即貴,講究的,你也別愣著,把我跟你說的五小工業給部長彙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