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一個進項沒了,可不是要落埋怨?
要女官說啊,這些人恨不得事情拖個三年五載,慢慢挑,慢慢來,總有家長們前赴後繼,願意傾盡所有。
壽陽太後輕歎一聲:“我能安穩坐在這個位置上,靠得就是大王對我還存著幾分尊敬和信任。舉薦美人、幫朝臣說話,收些錢也就罷了,無傷大雅。但這件事,雖說真要拿錢辦事也不是不行,可大王明顯是希望月底之前就能辦好,所以我們萬萬拖不得。”
女官覺得這也太倉促了,公子上學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如此不慎重?何況她方才聽著,大王也沒說要盡快辦,就小心翼翼地問:“太後——”
您會不會理解錯大王的意思了?
壽陽太後淡然道:“大王的本意,怕隻是諸公子一起讀書。算上公主,以及宗室、朝臣家的孩子,應當是國巫的主意。國巫即將率軍前往東南、西南,沒三五年回不來,若國巫離開之前,能看到學堂已經有模有樣,大王自然高興。”
女官聞言,便有些為太後抱屈。
堂堂一國太後,卻硬是要看兒子、孫子的眼色,就連孫女都排在她前麵,實在是……
壽陽太後卻不當回事:“我知你對國巫略有些微詞,但國巫這些年都不主動來看我,原因並非在我,而是——”
她目光稍稍往西邊一瞥,女官就知道,這是指大王的親祖母夏太後。
夏太後出身卑微,沒什麼見識,全仗生了個好兒子,才坐到這個位置上。歲數又大了,性格古怪,除了對大王還忌憚幾分,對國巫是看見就煩。
國巫自然不會與夏太後計較,但她如今是牽動朝野的大人物,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若是每次去夏太後那裏都要受一頓冷眼,甚至被無辜責罰,大王究竟是維護親祖母呢,還是維護親妹妹呢?
哪怕誰都知道,大王肯定會維護國巫。
可大王的骨肉至親本就寥寥無幾,若為了一些小事,就與親祖母鬧得這麼僵,總歸不是什麼好事。
畢竟,夏太後對國巫不好,對國巫來說,有沒有這個祖母都一樣;可對大王,夏太後卻是一個疼愛親孫子的祖母,勉強能算一個關心大王的親人。
正因為不希望大王和夏太後祖孫之間生分,加上國巫本身也不樂意與人打交道,所以幹脆不去見夏太後。
親祖母都不見了,嫡祖母自然也不方便來拜見,以免讓人覺得兩位太後分出了主次,傷了天家的和氣。
女官也不是不懂這點,為太後抱屈的心就漸漸平了。
她跟著太後曆經四朝,在權力中心打滾,見過的事情太多。早就知道,越是往上走,就越難看見真心。
哪怕每一個人都溫情脈脈或熱絡無比,但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情,一定是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的。就算利益受損,那也是為了換得更大的好處。而不是真的關心對方,願意為對方虧一些。
故她感慨:“國巫真是……”
換做女官自己,若有個人這麼處處體貼周到,顧及自己,也會覺得心裏暖洋洋。
可這種真心,真能換來好下場嗎??
壽陽太後一見女官神情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不由無聲地笑了一下,想起夫君孝文王,心情說不出地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