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皇上貴妃,禦前裝B!(1 / 2)

陳成似乎被李隆基問住了,一時間竟不知該怎樣作答。

李丞相正等著看好戲——

李林甫沒料到張九齡竟然與自己舉薦了同一個饒詩,所以當聖人拿出另一首詩時格外吃驚,暗罵自己這一次失了算。

而且兩首詩的對比上下分明,這要是傳出去,他李林甫的才識遠不如張九齡的法又又又坐實了一次!

所以他巴不得陳成出點醜!

最好那首詩是孩家裏的大人提前寫好讓他背的——李林甫自己就是這麼幹的,家裏十幾個孩子都準備了寫好的詩。

如果陳十一郎對自己詩中的古怪無法清,就明張九齡真的年老昏聵,連成年人和孩寫詩的口吻都分不清!

“聖人果然真知灼見!一眼看穿!子年少無知,見識淺薄,”陳成躑躅著,李林甫在一旁微笑看著:果然如此!看來是要坦白了。

“作詩對子來原隻是手到擒來之事——”陳成忽然抬起頭,直視李隆基:“隻是知道聖人千秋節的慶典還有許多令人大開眼界的事物,故意留白,等全部看完後補上!”

李林甫:“……”

這子咋這麼能裝B呢……還特麼“留白”……你以為是畫畫啊!

陳成著著,自信的派頭漸漸回來了:“就在方才,已經想好餘下幾句當如何接續——”

“哦?”李隆基大感興趣,敲桌子:“速速來!”

陳成叉手行禮,隨即站直身子,負手而立,朗聲吟道:“

禦氣雲樓敞,

含風彩仗眨

仙人張內樂,

王母獻宮桃。

羅襪紅蕖豔,

金羈白雪毛——

舞階銜壽酒,

走索背秋毫!

寶鏡群臣得,

番人萬國朝!

衢樽飲興盛,

聖主勞功高!”(注:衢樽,指在通衢大路上設酒,隨便行人自飲,被用來形容仁政。)

杜甫《千秋節有阜共二首,陳成補完了其二的那首後,又從第一首中抽了“寶鏡群臣得,金吾萬國回”“衢尊不重飲,白首獨餘哀”這兩句原本都是很喪氣的話,但略改幾字,押的韻也換掉,又得到四句,總共形成十二句的排律!

詩中到了五鳳樓的排場,音樂的動聽,舞美的華麗,會跳舞祝酒的馬,走鋼絲、玩特技的人,聖人向臣下賞賜的千秋鏡,番邦萬國來朝的盛景,洛陽百姓盡情飲用禦賜美酒的歡樂——

畢竟是篡改的杜甫的大作,千秋節所有的美好景象、大唐的繁華都被記錄在凝練的寥寥數語中了!

當然,陳不忘適時在末尾加上一句:“咱大唐今日的太平盛世要感謝誰呀?當然要感謝聖明的君主!他老人家的勞苦功高!”

果然——

李隆基每聽一句,均擊節讚賞,神采飛揚,左右臣僚也都覺得這乳臭未幹的九歲孩童著實不簡單!

連同樣早慧,還沒有穿越加成的會昌郡主都要暗暗讚歎陳十一郎的“才華”,再見他文不加點,思緒敏捷,從容氣度,更加佩服。

等聽完陳成的最後一句“聖主勞功高”,李隆基已然掩不住大笑:“這一句多餘!實屬多餘了!哈哈哈哈!”

雖然他口中“多餘”,可從他歡樂的表現來看,分明是極其受用的——對於“萬歲萬歲萬萬歲”那種太過直白的馬屁,顯然眼前這位“聖主”還是更喜歡這種帶點技術含量的:

雖然沒讓你們朕千古一帝,功蓋秦皇,力壓漢武——但是誇誇我:陛下受累了,辛苦了,休息休息——還是可以的啊!

群臣也同時會意,共同舉盞敬酒道:“聖人操勞了!”

李隆基擺擺手道:“禦極四海,撫育萬民,原是朕分內之事,談何操勞!”回敬群臣,滿飲了一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