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張燕公正好被子罷了中書令,然後讓他以尚書右丞相的位置致仕,隻擔任集賢殿學士的閑職,在西京大明宮光順門外,隻做一些編纂、整理及校勘典籍的工作……所以張燕公才有空閑找我過去。”
“噢!”陳成恍然大悟,這才算把事情理順了,還有就是——原來牛逼閃閃的張也做過“圖書館管理員”。
那孟老師與張談笑正歡,冷不丁李隆基有事闖了進來。
李隆基喜愛風雅,禮賢名流,他還不知道老孟剛剛在他的科舉考試中一敗塗地,卻是知道他“風流下聞”的名聲,自然十分高興,親切地慰問了兩句孟老師以及他的家人後,便問起了孟老師的詩——
張含笑地衝孟浩然使眼色,孟老師也瞬間明白了:雖然落敗科考,可如今有了更好的一個機會,直抵聖聽——走終南捷徑的時候到了!
孟老師一陣激動,酒氣也揮發到頭腦之後,借著酒勁朗誦起自己以前所作的詩: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野曠低樹,江清月近人。”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扉鬆徑長寂寞,唯有幽人獨來去!”
……
一首接著一首,李隆基聽了擊節讚歎,看老孟的目光也愈發欣賞與柔和!
穿越中常有男豬腳在眾人麵前一首接一首名篇背誦的橋段,實際上孟老師在千年以前就真的做過,而且他的名句之多,足以占據此時詩壇的半壁江山了!
李隆基喜悅之際,又問:“孟先生高才,著實令人欽佩!襄水之美景,亦叫人向往——不過嘛……”
“你這些詩,沒來長安之前,就譽滿下,連朕也有耳聞!”
孟老師:“……”
你特麼都聽過了還讓我背個毛線啊!
當然,連皇帝都對他的詩十分了解,讓孟老師還是有點飄飄然。
“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新進所作的詩篇,讓朕也一飽耳福呢?”李隆基和悅道,顯示出他是真的感興趣。
原來子是想聽自己的新詩!
有啊!
自己在長安,哪一不飲酒,又有哪一不作詩呢?
孟老師更加情不能禁,隨口就把自己落榜後作的一首詩,《歲暮歸南山》朗誦出來: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
這是他失意落魄後的牢騷之作,敘述自己停止追求仕進,願意歸隱南山,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自歎虛度年華,愁寂空虛。
要的話,這首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複,風格悠遠深厚,富有韻味,絕非凡品——流傳後世也是名作。
可偏偏他用錯了場合。
落第後的孟老師一肚子的牢騷而不好發作,這種“自怨自艾”其實是假的,表麵上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裏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尤人!
的是自己“一無可取”,怨的是上麵的人都瞎了眼,狗屁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