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甘拜下風夜鶯兒!(1 / 2)

還別,賽晴晴今也是找來了好幾個“狗頭軍師”的,他們一邊冥思苦想,一邊從帶來的《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昭明文選》中便卷邊找——

這就看出來陳的“線裝書”別具優勢的地方了,你們這些卷軸,根本找不出來啊!

可是盡管陳成笑著看他們的把戲,人家還真的找出來了一首!

老熟人!

梁武帝蕭衍的《贈逸民詩》:

仲節猶嫩,春色始嬌。

湛露未曦,輕雲已消。

綠竹猗猗,紅桃夭夭。

香氣四起,英蘂六“搖”。

蜂開采花,雀戲新條。

陳成噗嗤一聲,差點笑出鼻涕來:這特麼能找出來如此偏門的,我也是服氣!

最搞笑的是,這是一首“四言詩”,可是魏晉以下,具體就是從曹操這位四言詩最後大家之後,四言詩眼看著是江河日下,越來越不行了。

詩人們不寫四言詩,自然也沒有人給四言詩譜新曲,賽晴晴就隻能從《詩經》的曲子裏套啊。

套了一首……

《關雎》……

其實這是比的詞,唱什麼曲無所謂,可是《關雎》實在是太耳熟能詳了,套到裏麵唱著很容易跑偏,賽晴晴也是險些就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出來。

你在和尚的地盤唱這種騷情歌,著實不妥,不妥,哈哈!

陳成光顧著樂呢,倒忘記用什麼詩來反擊對方了——

他隻對本朝的詩,尤其是張張九齡啊這種宰相啊,沈佺期宋之問啊這種名噪一時的大明星的詩,比較熟。

因為想研究他們“走紅”的規律。

可是南北朝的詩就沒有那麼熟了。

一時間也沒想到蕭衍的詩中還帶不帶“搖”的,李季蘭卻道,蕭衍老皇帝的詩裏怕是沒有了,可是別人有啊!

二人都敬仰的“謝公”謝朓的詩中,就有符合的。

謝朓和蕭衍又是同時期的人,依然延續前兩次“壓著打”的路數。

陳成恍然,盛讚李季蘭聰明伶俐,根本不用帶陳我,你自己就可以贏對方啊!

去吧!皮卡丘!

李季蘭再次登場,唱起了她到宣城之後,認識更加深刻的一首謝朓的名作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

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旅思倦“搖搖”,孤遊昔已屢。

既歡懷祿情,複協滄州趣。

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

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不僅影搖”,還直接送給你們兩個“搖”呢!

這首詩是齊明帝建武二年(495年)的春,謝朓出任宣城太守,從金陵出發,逆大江西行抵達宣城時所作。

“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更是千古名句,後世人仿作的不計其數。

江麵上帆影點點,即將從視野中消逝,但還能認出是歸去的船隻。再用心辨認,還可以看出,那隱現在邊雲霧中的是江畔的樹林,而有樹之處就是彼岸,就是金陵嗬!

謝朓在這裏用清淡的筆墨渲染出了一幅長江行旅圖,“辨”、“識”二字精當地烘托出詩人極目回望的專注神情,對故鄉、同時也是首都建康的無限懷戀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首詩本就是謝朓山水詩中的上乘之作,加上還與金陵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瞬間便激起滿座叫好!

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