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範仲淹熱戀宋仁宗(1 / 2)

王昌齡的江湖在這裏,以陳現在這點微薄“才氣”,他的意見再離奇,你又能什麼?

當然啦,這一次雖然陳不出王大叔那些論點,可他並沒有像上次高啟“將軍出關車騎多”那樣,認為王大叔“過度解讀”。

哪怕場下觀眾們也和陳一樣,下意識覺得不錯,隻不過這兩句不符合大家對好詩的常規認識罷了。

當事人李季蘭,頭一次在沒有陳弟弟指揮的情況下獨自應戰,上台之前難免有些忐忑。

可是現在看到觀眾和評委們的反應,知道應該自己這頭一陣應該是順利走下來了,鬆了一口氣,盈盈一禮,下了舞台。

相信自己,可以的!

三樓之上,王大叔一邊讚賞,一邊笑著對陳成道:“你看吧,我就嘛,人家沒有你,照樣表現得不差!”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陳成連聲稱“是”,又對王大叔頭一個為李季蘭喝彩表達了感謝。

沒有他“一錘定音”的話,大部分觀眾都還在困惑中不知所措呢!

就像“皇帝的新衣”,總要有人戳破窗戶紙。

“那個,雖然這句續得不錯。”王昌齡問道:“可是一時想不起來,這是哪一首古詩上的句子啊?”

陳答不上來,就國學功底來,季蘭姐姐甚至比他高明不少,不像他都是功利地去學某某人、某某方麵的詩。

王維也不知道。

王昌齡,那怕是人家女娃子自己寫的。

陳覺得不是,心想:莫不是季蘭姐姐從我這裏偷到了“‘十全老人’禦製詩集”?

把乾隆的詩抄襲了去,然後還能改頭換麵,化腐朽為神奇?

可憐見,陳知道的那幾首乾隆的詩,全都是用來當段子、當笑話講的,哪有一首是正經的啊!

且不提“江永讓乾隆沒事別寫詩”,就比如那首《黃瓜》詩,野史傳“十全老人”寫完之後很得意,就讓紀曉嵐來“鑒賞”一下。

在紀曉嵐麵前,這種詩當然是孩子水平!(陳成:不才抄襲這首“大作”的時候,剛好是九歲孩!微笑)

可是紀曉嵐又沒有王大叔那種“過分解讀”的能力,也不能背著良心這詩“寫得真是棒棒噠”,最後隻能給乾隆磕了個頭。

乾隆驚訝問何故。

紀曉嵐:“臣替黃瓜謝恩!”

乾隆龍顏大悅,有賞!

要賞這條“黃瓜”一頂“綠色的帽子”,由紀曉嵐代為領賞。

——既然有這種故事,那就反應了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

你昧著良心連弘曆的詩都誇,肯定沒好下場呀!

綠帽子戴好吧!

……

不消,贏得王大叔擊節讚賞、評委觀眾一致認可的這句李季蘭可能從乾隆那裏“借鑒”來的詩,成為這場“定場詩”,接下來,你們就接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往下麵編吧!

上來又是易絲兒唱,自己那麼好的“我歌她捧衣”不被觀眾和評委認可,甚至還惡語相向,她當然老大不高興,眉頭鎖得更緊了。

一旦開唱,卻還是免不了強顏歡笑,唱道: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深閨夙夜長,女子發春時!”

深閨裏真是寂寞難耐呀,姑娘們隻能發春了!

“籲!”下麵觀眾又是一陣刺耳的噓聲,這特麼也太低俗了!

硬生生把李季蘭這句寂寞蕭瑟的好詩往情色方麵引了,格調一下子拉低了很多!

但沒辦法,易絲兒接上來了,這句開始又不是從三個人中選最好的一個了,評委也不想現在就把易絲兒淘汰,讓比賽提前進入劉昭陽、李季蘭兩強爭霸。